在去往美秀美术馆的路上,淑慧说,每一个伟大的建筑背后都有一系列故事。她给我们讲了MIHO的故事。
日本的宗教组织神慈秀明会想盖一座钟塔,在全世界的建筑大师中选中了贝聿铭先生。神慈秀明会的小山美秀子飞去美国,当时贝聿铭先生是婉拒的。在小山美秀子离开时给贝聿铭先生留下的伴手礼是一张CD《疗愈的钟声》,收录了山上钟的声音。贝聿铭先生听了这张CD之后,一个月里耳朵都在回响这个钟声,有一天他告诉自己,是在召唤我。然后他就主动去联系了小山美秀子,建造了他在日本的第一个建筑物----神慈秀明会的钟塔。在后来的日子里,机缘成熟了,小山美秀子请贝聿铭先生设计一座美术馆,收藏她在世界各地收藏回来的藏品,贝聿铭先生在钟塔对面设计了MIHO,他当时看到这个地方,想到了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就有了建筑界的经典之作----美秀美术馆。
这个美术馆建造了7年。在动工之前,他们拜了山神,并向山神承诺,现在挪走的一草一木都会再放回来。挪走的大树,在大桥建好之后,挪了回来。美术馆80%都隐藏在底下,建好之后,恢复了之前的植被样貌。
还有一个感人的地方是,这个工程已经快结束了,贝聿铭先生过来看见建好的大桥是实的,他就说,桥下有树木、花草,桥是实的,雨水、阳光就下不去。建好的桥就撤掉,重新建造了现在这座可以透水的桥。
无论在建筑师还是小山美秀子,他们不仅仅在建造建筑物,他们是在与大自然合作。大自然承载着建筑物,建筑物映衬着大自然的美。
了解了小山美秀子的初心,了解了贝聿铭先生的情怀,我对这座建筑物有了感情。我来看到的不只是一个建筑经典,我来看到的是对大自然美的热爱。
我们太幸运了,我们来参观的前一天正好是樱花满开的日子,路两边盛开的粉红色樱花,带领我们进入隧道,我们不知道隧道的尽头是什么,转了一个小湾,看见洞口有光,就是《桃花源记》里的“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经过吊桥,就看见美术馆的正门,正门很小,方形门之中有圆形玻璃。进去之后正好看见六面玻璃外的美景,迎客松雪松,对面的山,只露出头的钟塔和神殿。六面玻璃像日本的屏风,外面的美景就是屏风上的画作。自然光线照射进来,屋顶的三角图形投射到地面上,太好看了。这颗迎客松雪松,是贝聿铭先生从征集到的上千张雪松照片中选出来的,然后运送到这里。
美术馆里的展品展示设计都是根据展品来设计的,就是先有展品,然后设计的展示。
我一直喜欢去美术馆博物馆,其实我是不会看的,只是走马观花的看一看介绍,看一看器物,像是在看热闹。这次我们跟在欣频老师和沙导的后面,听他们的解读,看他们怎么去看艺术品。欣频老师是视野和纬度都很高的人,听她的解读,就像从太空上往下看一样,视野宽广。沙导对佛像的解读,真是专业级别的。我们四个人一路走,一路看,两个导师自己看完之后,给我们简单介绍,解读,我们都能心领神会。我在这个美术馆收获很大。ps:馆内展品不允许拍照。
中午我们在美术馆里吃了完全有机食物午餐。为什么叫完全呢?是因为这里的食物都是采用自然堆肥的栽培方法,完全没有使用任何的农药和人工肥料。这里的食物带着生产者的诚心。一位提供农作物的人说,以前他不喜欢杂草,可有一天,他明白了,有杂草说明土地健康,他就开始喜欢杂草了。他说,换一个想法,立马就转念了。日本的料理都很精细,每一样食材,每一次摆放制作,都带着他们的匠人精神。他们是真的热爱自己所从事的事情。就像服务员他们不是在服务别人,他们是热爱他们的工作,他们把客人的需求放在心上,而不是经过训练之后的为服务而服务。这真是完全不同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啊。
MIHO的意识是“Journey to the Moutain”。
开始喜欢,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啊。把自己要做的事情幸福快乐的做到尽善尽美,就是修行。
红月说,寻找自己的天赋和热情,是一个持续一生的不断更新的过程,这个过程发生在每一天里,而不是某一年某一个方法,你就能找到终极答案。我们总是把天赋热情看得和考试一样,以为只有一个正确答案以为答对了这个答案,人生就万事大吉。所以不要期待答案,你现在做的就是答案。
答案不再结果里,而是在种子里;种子不再某一天,而是在今天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