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朴玄
他是中国最后一位皇帝爱新觉罗·溥仪,三岁继位,少年天子,一生传奇。
他是30年前亚洲颜值巅峰尊龙,父母遗弃,流落异国,独闯好莱坞,名动影坛。
末代皇帝与亚洲洲草跨越时间、隔空碰撞出的火花,融汇成一部载入影史的经典作品——《末代皇帝》。
《末代皇帝》这部电影本身与末代皇帝的一生经历一样充满传奇,它的导演是世界级名导贝纳尔多·贝托鲁奇,主演是能迷倒万千少女的尊龙。
它是第一部得到中国政府许可,在紫禁城内拍摄的故事片,同时也是1949年来第一部得到中国政府全力合作的关于中国题材的西方电影,影片之中扮演监狱长官的便是当时中国文化部副部长英若诚。
值得一提的是,这部影片里客串出现的一个小角色——看守城门的长官,日后竟成长为名震大江南北的导演,猜猜他是谁?
据说这部电影在拍摄之期,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访华,但由于拍摄组得到了政府的优先权,所以女王与参观紫禁城的机会失之交臂。
影片上映之后,一举拿下第60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等各类大奖34次,获得第45届金球奖最佳男主角等各类提名12次,盛名之下,绝无凡品。
影片讲述了时代巨变之下,清朝末代皇帝溥仪起起伏伏的悲剧一生。
光绪、慈禧相继离世后,三岁的溥仪登基为帝。老祖宗在给他留下了无限的财富地位的同时,还给他留下了千疮百孔、无力回天的大清帝国。
此时的他还是个孩子,眼中不知天下,更不知他屁股下坐着的椅子,是多少人梦寐以求却无法得到的“宝物”。
他只知道想念宫外的母亲,只知道吮吸乳母饱满的乳汁,只知道把玩着手里的蛐蛐。
可时代不会因为他是个不谙世事的孩子,便对他仁慈。辛亥革命爆发,袁世凯以废帝为条件,窃取革命果实,成为民国大总统。
满清贵族,全部保留皇室待遇,溥仪则被囚禁在紫禁城内。
虽饮食起居依旧如常,可他如同被困在笼子之鸟,无法飞出紫禁城半步。就连母亲离世,他都无法出宫相见。
在紫禁城里,溥仪只有两个时刻是开心的。
其一便是和亲弟弟溥杰玩耍,弟弟是他仅能感受到的亲情、友情所在。
因为地位悬殊,他的亲生父亲,未敢跨越雷池一步,永远与之保持君臣关系。
因为皇帝长大,必须要断奶,所以陪他长大的乳娘被逼离宫。
偌大的紫禁城,只有他孤零零一人,只有见到弟弟那一刻,才能看到他脸上天真地笑。
其二便是跟随洋人老师庄士敦学习西方知识,在庄士敦那,他增长了许多见闻,他的生活不再是孔孟之道,程朱理学。
他对西方充满了好奇,他开始戴眼镜,骑自行车,即便遭受到太后、大臣的反对,可他就是要倔强地任性一回。
这一幕像极了小时候的我们,父母不给买这个玩具,我们偏要站在玩具店前哭喊着要买。
即便是身份尊贵的他,也有着自己的童心,只可惜他仅存的一点童心,都被时代扼杀在摇篮里了。
再长大一些,听闻渐多,年纪虽轻的溥仪,却也有了野心,他想掌权。
可外面早已天翻地覆,他只能在“紫禁城”这个小朝廷里有些许威严。但在这个小朝廷里,没有人真心服他,就连身边的太监,都对之充满欺骗。
当他提出要查日常开支的账单时,太监们一把火烧了库房的一切,火光冲天,映在溥仪的青涩稚嫩的脸上,仔细一看满是无奈与心痛。
就连婚姻他都无法自己做主,渴望西方自由恋爱的他,被逼着娶了素未蒙面的女子。所幸那名女子颜值超高,温柔婉约,还学贯中西,与他志趣相投。这算是对他悲惨命运的一次馈赠吧。
张勋领着“辫子军”冲入皇宫,拥立他二度为帝,然张勋只想“挟天子以令诸侯”,溥仪依旧没有话语权,还是只能在紫禁城中吃喝玩乐,消遣度日
再长大些,听着庄士敦老师的描述,他愈加渴望西方世界,他想去西方留学,想去见识外面的世界。
为表决心,他狠心剪下祖祖辈辈的习俗——长辫,穿起西装,梳起油头,一副中国留学生姿态。
然他身份敏感,终究只能被囚禁于这一方红墙黑瓦之内,哪都不能去。
虽没自由,但他还是懂得自我消遣,与自己的皇后、爱妃,三人成行,打网球,品美食,玩音乐,不亦乐乎。既然不能改变现状,还不如享受现状。
可好景不长,军阀冯玉祥攻占北平,张勋兵败。冯玉祥可不管你是满清皇室,还是王公贵族,直接将溥仪等人驱逐出紫禁城。
溥仪以为自己离开了紫禁城,便得到了解脱,殊不知茫茫天地,哪里有其容身之处。
后来日本人找到了溥仪,想要与其合作,成立满洲国。此时的他别无选择,只能来到东北,与日本人合作。
他本以为在日本人的帮助下,能够完成复国大业,没曾想自己不过是日本人手中的一粒棋子,没有实权,没有兵权,处处受限。
复国无望,他开始纵情酒色,自我麻痹,最终他的爱妃和他离婚,离他而去。与他相濡以沫的皇后染上鸦片,背叛了他,与他的司机珠胎暗结。
看着日本人将半傻半疯的皇后用车拉走,溥仪疯了一般追去。可来到大门前,看着手持枪械的日本兵,他默默地退了回去。
如同当年母亲离世,他奔跑到宫门前,被手持大刀的侍卫阻拦一般。
同样的场景,同样的宫门,同样无奈的溥仪,或许不同的只是卫兵的服侍和他们手中的武器罢了。
其实阻拦溥仪的,不仅仅是一道宫门,而是那个时代。
在那战火纷飞的乱世,他永远逃不出时代的牢笼,被命运的枷锁牢牢套住,成为他人的傀儡。
日本战败,溥仪成为战犯,被关押在监狱之中。此时的他,依旧有人伺候着,帮他挤牙膏,帮他系鞋带,甚至还有人将饭送到他的房间里。
可现在早已不是封建社会,如今讲究人人平等,没有人是奴才,他曾经的手下不愿意再伺候他。他曾经的特权,皇帝的余威荡然无存。
渐渐的溥仪发生了转变,曾经的他,认为自己没有错。他所做的一切,不过是为了复国,不是为了一己私利,而是为了整个皇族的荣耀。
哪怕所有人骂其汉奸,他也甘当此骂名。此时沦为战犯,身陷囹圄,不过是成王败寇罢了。
在知晓日本侵略者在中华大地上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残忍至极,犯下滔天罪行时,他万分震惊。
在满洲国享受贵族公子生活的他,根本不知道日本人如此残暴,竟然还在东北拿活生生的中国人做细菌实验。
这一切,他都被蒙在鼓中,即便他知晓此事,他也无能为力,因为他不过就是一颗还有些许用处的棋子罢了。
于是他开始认罪,即便不是自己的罪行,他也想认罪,他想要政府杀了自己,才能告慰那些死去的无辜国人。可政府对他网开一面,让其好好改造。
以战犯身份被关押了10年之后,溥仪因表现良好被特赦,终于成为了自由人。
此时的他,已经56岁,过了知天命的年纪。想想自己50余载的岁月,从紫禁城到满洲城,从皇宫到监狱,他始终像鱼缸里的鱼,看似衣食无忧,实则郁郁寡欢,惶惶终日。
此刻,他终于不要再担心了,因为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公民,他不必再肩负复国之任,他可以自由穿梭在北京城的大街小巷,可以呼吸着北京城任意一处的空气,可以自由自在做喜欢的事情。
他再次回到故宫之时,已经是满头白发,步履蹒跚,颤颤巍巍地走向昔日属于自己的皇帝宝座。
谁曾想到,昔日自己的家,竟然要买门票才能进。但此时的溥仪,历经沧桑,往事已如过眼云烟,皆付笑谈中。
他拿出儿时藏在皇帝宝座下的蛐蛐罐,送给了故宫门卫的儿子,以此证明自己曾是皇帝。
小朋友打开蛐蛐罐,一只蛐蛐魔幻般地从罐子中爬出。按常理来说,蛐蛐在罐子里藏了几十年,早就饿死,成为一堆残渣了。
但导演还是给了蛐蛐一个特写镜头,将其魔幻化,其实是在暗指溥仪魔幻的一生,如同蛐蛐一般,始终被关押在一方小小的天地里。
此时此刻,临近终了,蛐蛐脱身于罐,溥仪也活得了自由。不止是身体的自由,更是精神的自由。
看完两个多小时的《末代皇帝》,不由得想起小说《三体》里的一句话:“毁灭你,与你和干。”时代选择抛弃了溥仪,与他何干。
溥仪这一生曾如此之辉煌,又曾如此之落魄,大起大落之间,是中国最后一任皇帝悲哀无奈的一生。
他这一生无法选择,全是命运的大手,在背后无情地推着滚滚向前。他何其幸运,成为了皇帝;又何其悲哀,成为阶下之囚。冰火两重天,煎熬着他一生。
前半生的他,享受着荣华富贵,美酒佳人,物质上极度的富有,精神上极度的匮乏。
后半生的他,颠沛流离,深陷囹圄,平平淡淡,物质上极度的贫乏,精神上却极度富有。
尊龙演技当真炸裂,将溥仪少年时的英气,中年时的贵气,晚年时的暮气,以及伴随溥仪这一辈子的孤寂之气饰演得相当到位。恍惚之间,好似银幕之中,便是溥仪的真实一生。
都说梁朝伟的眼睛会演戏,我认为尊龙的眼睛也毫不逊色,如此深邃,如此迷人,仿佛那双眼睛能说话一般,直击观众的心灵。
《末代皇帝》除了演员演技超群,震撼人心之外,还有关于中国大时代背景的刻画亦是相当给力。
其中最让我震撼的便是电影关于“十年大浩劫”的描述,红卫兵在大街上耀武扬威,神气十足,拉着一群人游行示威,批斗谩骂。
那是一个黑白颠倒、好坏不分、残酷黑暗的时代。这样赤裸裸又大胆的情节,如今再也无法呈现了。
《末代皇帝》的伟大与经典,不仅仅是其所取得的无数荣誉,更是在于这部电影兼具了国际的人性视角与中国的独特风韵。
它将末代皇帝的传奇人生,化为普通的个体去描述,让观众见识到有痛苦、有成长、有迷茫、有无奈的、有血有肉的百味人生。
电影里出现过这样一句台词:“皇帝,是这个地球上最孤独的孩子。”
高高在上的皇帝,看起来那么遥远的传奇人物,仿佛近在咫尺,让观众切实感受到主角内心的孤独与无助。
我想这就是好电影的魅力,光与影的结合,传递给你五官震撼的同时,直击你的灵魂,让你思考人生,感受生命的意义。
我是朴玄,在每个平凡的日子里,希望你们因为有了我,生活变得有一点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