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阅读林清玄的《菩提系列》,我忽然有一个想法。我在书中找到几篇林清玄针对一些故事所引发的看法有关的文章,我先认真的阅读,并思考这篇小故事带给我的启发,尽可能的思考深入,直到想不出来更多才翻看这篇文章的后文,想知道林清玄是怎么思考的,这让我仿佛在做题似的,做完后听老师讲解,往往有特别多的收获和很多小小的领悟。
比如有一篇叫《两头鸟》,是《佛本行集经》里的故事。故事讲到有一只两头鸟,虽共用一个身体,却有完全不同的思想,一头常做好想;另一头常做恶想。为了安全起见,每次都有一头看守,另一头睡觉。
有一天“好想”吃了一朵香花,认为自己吃,另一头依然可以品尝美味。“恶想”醒来得知后特别愤怒,认为“好想”是多么自私,于是在某一天“恶想”负责看守,趁着“好想”睡着后,吃了一口毒花,一边恨恨的想:“叫你不给我吃,我毒死你!”
由于它的恨意,两头鸟一起毒死了。
我起初思考,为什么当我们心生嗔恨,往往害了自己,说明我们心中怀抱妒火,已经感受不到身体的不适。就像失恋的朋友一直在想着自己的女朋友跟自己说分手的事情,虽然那位女朋友只对他说了一次分手,但是他却不断重复那个片段,结果想一次就心痛一次,忘记有句话是怎么说的:“他伤害我一次,我心里伤害自己千百次”。
其实悲伤不会那么多,但是因为我们不断扩大,不断延伸,于是常常会发生嗔恨,就像那头“恶想”一样,往往使双方发生悲剧。所以用智慧斩断我们的无明之火是很必要的。嗔恨也来自于过多的在乎自己,所以只要受到一点伤害便大发雷霆,想要以牙还牙,我想在外面可以遇见很多为了这而吵架争执,他们的话头永远离不开你撞了我。
在一思考,人若常怀恶想,是很痛苦的一件事情,为什么有些人于负面相应,我想是因为背驰了正道,背驰了热爱、阳光、付出的正道,而越走越远。
我接着看后文,实在被林清玄的智慧惊叹不已,没想到他不仅表述我刚刚想到的东西,而且还用两头鸟的思想结合起来,向我们表述,人人都是两头鸟,有些善于恶、梦于醒、觉于迷。每次恶念提起时,往往会杀死善念。只有人格不断高尚,不怀着怨恨生活,不论处在任何处境都有自尊的人,才能在生命中找到真实的快乐源泉。
没想到思考这么有意思,我们根本不知道一个问题最终的含义是什么,于是开始不断的思考挖掘更多的可能性,就像寻宝藏一样,总能寻找到越来越多有意思的东西。
我觉得自己的思想是多么渺小,完全被“嗔恨”这个思考给捆住,没有跳出来思考全局。而且不会举一反三,因为根本想不出来善于恶、梦于醒、觉于迷。更重要的是没有结合生活去思考,否则不能体悟更深刻,文章会特别不感性且空洞,别人一读便知道你是在说书上的话,根本不是自己体验的。
我常常觉得自己的文章思想简单,写不出那么多文字,特别羡慕别人写2000多的字,而且思考太深入了,他们说的很多名词我甚至不明白。这种方法倒给我很多热情,我相信一点一点的去思考学习,我会慢慢变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