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漱溟:郑重 不敷衍、不迟疑、不摇摆
认真的聚焦于当下的事情,自觉而专注的投入。
郑重是这样一种生活态度,因恪守本心而知事情轻重缓急,因尽全力无保留而使事竟成、光阴未曾虚度。
菲利普·津巴多—不同场合不同的时间视角
1.积极过去时间视角
积极的心态往回看,怀旧的,经常怀念过去美好的事情。但这样的人容易忽视当下的快乐。
2.消极过去时间视角
经常回忆过去负面的经历
这样的人容易得心理疾病
3.享乐主义时间视角
及时行乐 幸福感高
但容易成瘾
4.宿命论时间视角
对现在发生的事情无能为力,认为一切都是命中注定,自己只能忍受和顺从命运的安排。
5.未来视角
习惯向前看,为未来谋划
他们愿意舍弃当下的享乐,时间的利用更有效率,更容易有高的成就。由于一直为未来担心,所以幸福感不强。
多采纳积极过去视角、享乐主义与未来视角,并且在三者中取得平衡,少采用负面作用明显的消极过去视角与宿命论视角。
工作时以未来视角,非工作时间采用享乐视角,与家人时采用积极过去视角。
林德沃:平衡式时间视角
伯曼与特普:远期未来视角与近期未来视角
1.使远期未来的目标更加具体化、情境话和可实施。
2.降低近期未来中的“非期望行为”的便利性,主动增加挑战的难度。
把时间花在值得做的事情上
一件事值不值得做,花多少精力做,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评估。
1.这件事在当下给我得到的收益大小,这个收益可以是心智的、情感层面的,也可以是身体的、物质层面的。——收益值
2.这项收益随时间衰减的速度。——收益半衰期
半衰期长的,收益更持久。
高收益值、长半衰期:找到真爱 与大师谈话
高收益值、短半衰期:打游戏,看娱乐节目
低收益值、长半衰期:看哲学书 重复技能训练 学一门乐器
低收益值、短半衰期:网络掐架,漫无目的刷微博,使用社交软件窥视陌生人隐私。
现代社会快节奏、碎片化、功利性,使现代人陷入两个无能。
选择无能:很难判断两件事情哪件重要
执行无能明知道事情很重要,但就是不做。
往往一件事情越重要,内心的恐惧越大,就越容易拖,最后一事无成。
少做半衰期短的事情
1.收益无论高低,只要不是短半衰期的事,只要这个收益可以被累加,就尽管去做。
2.不要紧盯高大上的事。一些不重要,不紧急的事,只要对你长期有益的事,仍旧可以去做。
长半衰期
1.积累可信的知识
2.训练实践技能
3.构建新的思维模式
4.提升审美品位
5.反思和总结个人经历
6.保持和促进个人健康
7.建立和维持信任关系
8.寻找获得稀缺资源
评价我们每天得到的信息,从原本追求即时兴奋的模式切换为长期收益的模式
快慢
快:技术活、体力劳动要快,买东西
慢:艺术创作,欣赏,与家人共度,思考,创造
齐森米哈里:心流
我们从闲暇时获得放松和满足的程度并不取决于闲暇时间的长度,而是取决于质量。
减少被动型休闲比例,找到并保持至少一项长期业余爱好
从终极问题出发:以人生最高目标作为原则。
决策心理学家认为,人在做出选择时,通常采用“满意原则”,而不是按“最优原则”。
满意原则:人会从自己最熟悉的待选项中,选择一个最满足内心标准的选项。一个人会不会做出尽量好的选择,跟他所采纳的标准有关系。
可汗学院
人生是道选择题
格局
一度格局:盲从
二度格局:逐利者
三度格局:理念人
三度格局:至善人
找工作用维度分析法
找对象用婚恋拇指法则:生理上有冲动,精神上受鼓舞,沟通上很流畅
所谓选择,就是权衡好本末轻重,清楚自己的人生中想要什么、追求什么。
为自己设定更高目标,就会发现更高更好的选项,做出更加完美的决定。
过去的经历、习惯与思维惯性,常在我们思考时自动植入隐含假设,让我们意识不到更多选项。
精益创业
1.克服过度准备的惯性,向前一步,把未完成的事情完成。
2.克服自我防卫的心态,乐于接受反面意见,并加以慎重的审视
3.客服沉默成本的固执,有勇气否定并重新构造自己的产品。
任务转换损耗:当任务A转换到任务B后,执行B的绩效要比非任务转换下B的绩效差。
转换损耗有两个原因:
1.任务A留下的认知惯性
2.需要对B进行认知重构
三行而后思:在实践中通过复盘积累智慧。
克里斯·阿吉里斯—行动科学
科学理论诞生于"维持其它变量恒定"的理想情境,而实际的问题则处于一种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又相互冲突的“复杂场域”,并且具有某种独特性。
野中御次郎:我们行动蕴含的知识属于不易用语言表达的隐性知识。知识创造过程是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相互转化的过程。从显性知识到隐性知识的转化,相当于知识的内化,即通过实际的练习来掌握书本的知识。从隐性知识到显性知识的转化,则是知识的显化。在这个过程需要我们对行动进行反思,把那些原本并不是用语言承载的知识,用语言归纳和总结起来。
从理论出发不一定能指导实践,只有在实践中通过反思积累的知识才能指导实践。
维特根斯坦:撒谎有利的时候,为什么要说实话。
弗里曼·戴森:《反叛的科学家》
本质安全
任何一个问题,都可以探究下去
不要只做信息的搬运工:通过解码,深入事情的深层。
1.它说了什么?给了我什么感受?
2.它是什么?对我有什么价值?
3.它的内部是怎么组成的?它的效果是怎么实现的?
不断扩展自己的知识系统
1.常规型专长 象牙塔里的学者
2.适应型专长 实践专家
华特海 《思维方式》
深度学习:不止了解,还要知晓
寻找解码的入口
不只要寻结论,还要寻过程
不只要去做归纳,还要做延展
不只要去比较相似,还要比较不同
彭加勒《科学与方法》
技能才是知识的终点,你能调用多少
最有效的学习方式:做中学
你掌握了多少知识不在于你记忆了多少知识以及知识的关联,而取决于你调用多少知识以及知识的关联。
安德丽焦尔当:变构学习模型
丹尼尔威林呃姆:《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
把知识当作一项技能来操练
求知分为三个层次:信息、知识、技能
技能是学习的重点,信息与知识是通向技能的路与桥。
知识操练的三种方法
1.写作式操练
2.游戏式操练
3.设计式操练
让不同的知识发挥化学作用
戴维波姆《论对话》
怀特海《教育的目的》
迁移
印证
互补
老师靠教育学生来赚钱,而不是靠出售自己的能力来赚钱
对一个现实问题的解决,或者对一个现实情境的洞察,往往需要调用不同知识谱系上的知识。
学会有意识的分析不同领域之间的潜在关联,通过不同知识的迁移、印证、互补,获得启发,甚至生出新的思想或发现。
一、大脑需要断舍离:简化,是清晰思考的前提。
克莱舍基:信息过载不是因为信息太多,而是因为过滤器失效。
1.精选可信赖的信息源
2.不追逐当下流行或过热的信息
3.重事实信息,轻观点与评论
4.定期闭关,屏蔽外界干扰
二、培养简洁的表达能力
三、适度的简洁,意味着更丰富的内涵
四、让潜意识为你工作
用足够多的养料喂养潜意识
詹姆斯韦伯杨《创意的生成》
1.尽可能的搜集原始资料
2.重复咀嚼原始资料,构思初始创意
3.终止有意识的思考,启动潜意识
4.随时准备灵光乍现
5.加以改造、完善,使之切实可用。
五、关掉不可能的声音,才有新的可能。
六、随机与混乱给我们带来灵感
七、思考可以有自己的形状:将思维转化为图像
世界上没有轻而易举的答案:,只有极少数人能周密思考
为什么我们总是难以周全?
1.我们总是偏好生动形象的具体事例甚于抽象的信息,即我们的思维和决策更容易受少数特殊事件的影响
例一说到辍学创业就想到乔布斯,比尔盖茨
2.证实偏见
人一旦形成对某个问题的看法,那么接下来往往在佐证这个看法,只关注证实这个论点的论据,而对于相反的论据漠不关心。
3.每个人受自己已有知识与经验的限制,必然存在思维的盲区。
方法1简单的矩阵,发现更多思考的盲区
乔哈里窗格
人际交往的误区1.“我知道的”应该“你也知道”,不会做太多的背景解释,结果给对方造成理解障碍。
2.“我知道的”应该“你都不知道”,把谈话变成单方面的灌输与炫耀,造成对方的不快。
方法2无限穷举,不断的扩展思维:列清单
努力本身是一种最需要学习的技能
努力需要有效的策略
玛利亚梅耶斯:四象限图
即使普通人也有独特优势
只要足够努力,就会变得更好
卡罗尔德威克:成长型心智与僵固型心智
没有突出的长板最危险:专注发展自己的优势才能
适用于团队的木桶理论,不适用于个人
专注在一个领域走到最后
乔治莫舍:仔细考察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利用自己的优势努力工作,通过与人合作来平衡自己的劣势。回避在很多不同方向上空耗精力。保持专注,把自己能做的做到最好,并保持留意新的机会。
只有深入下去,才能培养兴趣
把被动的事变主动
自我决定论:自主的需要,能力的需要和归属的需要。
不断为自己设计有难度的,非标准动作。
每一个成功者都是唯一的
学渣与与学霸都不是好的选择:做一个主动探索的学习者
标准化教育的风险
1.教学内容的更新速度赶不上社会整体前进的步伐
2.讲授的内容脱离现实环境,教师缺乏实操经验。
哈瑞刘易斯《失去灵魂的卓越》
学霸选择依从,学渣选择逃避,但有一点相似,他们没有培养出学习的主动性。
在现实世界中思考理论问题,在理论时间中思考现实问题。
独特性,就是最好的竞争力:请坚持与众不同
不要为了追求社会认同而做事
不断试错
1.抗拒自己的欲望,或延迟满足
2.质疑貌似最可信的言论,不盲从
3.屏蔽流行信息或只在固定时间接收信息
4.思考最不可能的事,将其发展成可能性
5.保留和发展自己的怪癖,并将其发展为竞争力
6.为小事物狂热,并在小事物中发展大世界
7.开展思想实验与行动实验,让思想和行动相互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