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了一部令人深思的电影——《钢的琴》,电影结合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东北重工业城市下岗潮的时代背景,讲述了下岗工人陈桂林为了圆女儿的钢琴梦找到朋友一起为女儿做出一架钢结构的钢琴的故事。
这个故事打动我的,是主人公面对生活巨变时的态度,还有他们的无奈。
陈桂林下岗之后没有一份稳定的工作,靠着给别人婚丧嫁娶吹奏的草台班子维持生活,收入不稳定,主人公在社会上成为了一个loser。跟了一个卖假药商人的前妻突然回来,要和自己争女儿小元的抚养权,女儿喜欢钢琴,这些需要金钱,可是这些恰是他所没有的而前妻所拥有的。而孩子对他的感情并不比对妈妈的多,而且孩子更倾向于能够给自己一个良好教育环境的家庭。
对于男主而言,并没有什么有利因素,也许最让人欣慰的,就是他的身边有一个愿意和自己一起疯一起闹的女人和一群愿意和自己一起做钢琴的朋友了吧。
电影中在他们决定去做一架钢琴之前,这群朋友在KTV里欢唱着,仿佛他们要做的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而事实上,他们确实了不起,真的很了不起。
面对残酷的现实,我们并不是什么都不能做,我们还有很多事可以做。
男主人公代表的是一代人的忧愁与悲欢。
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下,小人物的命运往往容易被忽视,但是他们却的这个社会最基础的组成部分。在那样的下岗风波中,有多少家庭走向了破碎衰败?又有多少家庭重新站了起来?
原本的工业社会,大家都有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我们都是工人,我们都很优秀,可是这个工业社会没有了,不见了,大批的工人下岗了,大家逐渐变得不同。
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下,影响最大的是最基层的人物,这些人物都是渺小的,可是他们是这个社会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吴晓波在《中国工人阶级的》一文中写道:
这个时代若真有尊严,它从来在民间。
而《钢的琴》这部电影就展现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忧伤”,铁西也就是电影的背景地所在。
这是一曲工业时代的挽歌。
电影是很残酷的,最终男主和自己的朋友们做出了钢琴,可是这一切也并没有什么意义,这也并不能成为女儿愿意和他一起生活的条件。在资本至上的时代,女儿都懂的道理,他又怎么会不懂?
这个镜头真美好,钢琴完成制作,这一幕极具苏联风情。他们看似荒诞的梦想,真的很动人。
男主人公偷钢琴失败了,在学校的中心弹钢琴的这一段真美好,我们很卑微,可是我们也有属于我们的梦想,荒诞也好,渺小也罢,这是属于我们的梦想。
工人阶级里,出现了顾城、舒婷这样的有名的诗人,但还有更多默默无闻的工人诗人存在着,他们虽然是工人,可是却坚守着自己心底的梦想,心中始终有这样一块地方,给他们的梦想留着。
一个阶级倒下了,还有他们的卑微的梦想存在着。
这么大以来,一直有这样一个幻想,希望自己有穿越时空的能力,想穿越到任何我想去的时空,想看到我想看到的人。以前想穿越去70年代,想去参与我父亲的少年时光,想知道我的父亲是怎么度过那些苦日子的,也想看看那个时代的中国。
后来,我想穿越回朝气蓬勃的80年代,我想看到那个年代人们改革的潮流,想看到人们对新生活的憧憬。再后来,我又想回到90 年代,这个年代,改革的浪潮越来越大,也有太多的人被浪潮拍倒了,再也没有爬起来。
每个时代,都充满了挑战,风云际会,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然而在时代的变迁中,注定有一批人要被淘汰,注定有一批人要被时代的洪流所淹没,尽管他们自己可能并不知晓。
狄更斯在《双城记》的开头说了这样的一段话: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是智慧的时代,也是愚蠢的时代;是信仰的时代,也是怀疑的时代;是光明的季节,也是黑暗的季节;是充满希望的春天,也是令人绝望的冬天;我们的前途拥有一切,我们的前途一无所有;我们正走向天堂,我们也正直下地狱。
每个时代,都是最好的时代,每个时代,也都是最坏的时代,在时代中生活,你必然要经历时代的洗礼,你也必然会接受时代的馈赠。一代人倒下了,自然有新的一代人顶上。
也许这就是一个忧伤的时代,也是时代的忧伤。若我们不想被滚滚前行的车轮所碾轧,我们就必须站起来,跳上时代前进的这辆车,和它一起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