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看过这样一篇《一个没有双臂,一个失去光明,两位中国农民获得了CNN大写的赞!》文章,讲的是在河北省井陉县冶里村,两个50多岁的残疾人——贾海霞和贾文其相互扶持,在15年的时间里在河滩上植树上万棵,硬是把昔日荒凉的荒滩变成了一片密密丛林,感动了无数人。可我要说的不是感动,而是遗憾。
一个没有双臂,一个失去光明,可以想象,这样两位残疾老人15年的坚守,其中所体现的品质和精神无疑让人动容。但在我们为他们伟大的行为感动的同时我们有是否有站在与他们同等的立场上,为他们想想呢?
其实在被CNN报道之前,两位老人的事迹就已在国内被报道了多次。不过可惜的是,不少报道的重点皆是集中在两位残疾人如何的伟大,如何的高尚,从而将他们标榜为媒体和众人所认为的“英雄”,给他们加上一层层的光环,却鲜少有媒体报道这感动背后的故事有饱含了怎样的辛酸和泪水、苦涩和尴尬。
随着媒体对老人的各种跟进报道,“英雄”的光环被层层的放大,这两位朴实的农民也被裹挟着说了许多冠冕的话,“种树就像养孩子,有感情了,舍不得砍”,“为了环境为了后代,虽然我们生活上、经济上困难了些,但是精神上很欣慰”,正好合了媒体和受众的心意。可是,漂亮话说出去了,想收回来就难了。结果每被报道一次,就等于给他们加了一道紧箍,一道名为道德的紧箍。这难道不是一件令我们这些自命清高,只会动嘴的人汗颜的“憾事”吗?
其实,两人当初在荒滩上种树是为了什么?不就是因为残疾且迫于生计吗?而现在,在媒体的标榜下,没错他们是出名了,可是也给他们带来了尴尬的境地。他们被周围的村民们误解和敌视,他们的唯一生计被切断。而那些来自媒体,官方乃至社会的承诺或帮助却并没有几个被兑现。一篇篇他们接受帮助的报道宛如一场场的闹剧,着实讽刺。如今,河滩上树木成林,能卖钱了,但他们却不敢卖了。俩人十几年如一日,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原本不就是为了让自己过上好日子这样一个简单而现实的目的吗?难道非得安上 “造福地球、维护生态”这样所谓伟大的理念,才值得尊敬?这未免太不现实。
而令人遗憾的是我们的社会现在实在太不宽容乃至刻薄。有多少感动的事迹到最后都被 “炒”的如同一个个笑话一样。不论令人感动的人做了什么样的事,我们的媒体和大众似乎都喜欢他们能有一个“英雄”般悲情的理由,无论什么样细枝末节都被用来嫁接,似乎这样才能被讨论,才能赚足眼泪。于是在这样一个环境下,一幕幕苦情戏被不断的渲染和上演,却难有人去考虑当事人的感受。最后感动完了,眼泪也赚足了,然后就没有然后了。一切的一切就像现在人们看商业电影一样,看完了,大家说说观后感,之后就没有我们什么事了,感动但也仅仅就是感动,再无其它。
我们谈感人事迹背后的苦难和无奈,不是为了贬低它们,而是更真实的去了解。相反,故意的去拔高乃至创造“英雄”,才是借道德来绑架英雄,让他们失去应有的幸福和利益。只有尊重他们的正当利益和诉求,才是真正的尊敬。而不是将他们如同观赏物一般放在聚光灯下,为了博取焦点以及所谓的社会的正能量而牺牲他们应获得的权益,这是功利社会的恶瘤,更是伪善。
感人事件的背后往往饱含辛酸和无奈,他们大多是社会所没兼顾到的一面,这是无可否认的事实。英雄是用来尊敬和勉励的,善良是交互和持续的,让每个感动我们的人都能得到属于自己的小小的幸福,这才是善良流通的表现,才是感动存在的价值,而不是搞成“比惨”的闹剧。我们的爱和感动,不应该反过来成为道德绑架他们的工具,这在伤害那些给予我们感动的人。即使没有那些所谓“英雄”的光环,两位残疾老人所种出的奇迹,依然值得每个人致敬,他们不需要那些强加上去的名头,那茁壮成长的树林便是他们的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