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儿子看完《长安三万里》走出电影院,抑制不住心里的波澜,问了儿子几个问题。其中有一个问题是,你喜欢李白还是高适,儿子没有犹豫、斩钉截铁地说出了我心中的答案:高适。
高适的一生,刻苦,努力,坚定,大器晚成。
剧中介绍,高适,出生于渤海高家,因在同曾祖兄弟中排行三十五,所以人称“高三十五”。高适早年家贫潦倒,母亲早逝。父亲从小对他悉心教养,他也很快尽得高家枪法的真传,未有读书不行,还有点口吃。
很不幸,他父亲在他十六岁时也去世了。高适守孝三年后,已家徒四壁,穷得叮当响。为兴旺家族,一展宏图伟志,未满二十的他踏上了去往长安的路。
就是在这路上,他遇到了一生的挚友——李白。
他从未见过像李白这样才华横溢、不拘小节的人,在唐朝这个以诗歌为盛的朝代,李白无疑是一朵璀璨明珠。可是他与李白交往不卑不亢,不为自己穷困和籍籍无名而自卑,也不以自己为名门后代而骄傲。
两人的交往,不因身份、才华和家世有别而影响。李白教他相扑,他教李白高价枪法;李白纵情享乐、一掷千金,他直言不讳提出批评;李白审时度势做赘婿,他默默保留他的反对意见;李白在长安奋斗十年终得人生巅峰、风头一时无两,他在家乡梁园勤于读书笔耕不缀,渐渐有好诗崭露头角。
为了心中理想,为了以武报国,他先是从戎,后做了很多年默默无闻的军中掌书记,有感于军中贪腐和边疆作乱,他作了大量闻名于世的诗歌。小学生们都会背的《别董大》:“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就出自于他之手笔。
时势造英雄。在乱局中,五十多岁的高适终于做上了高官,当上节度使,而此时,几经风波的李白却卷入了“永王之乱”,后被流放。高适表面上没有伸出援手,却转身写信给郭子仪,求郭子仪出面救李白。
《长安三万里》的最后,对高适的评价是:他是唐代诗人中功业最卓著的一位。
换句话说,文武双全,诗人中最会做官的,官场上最会写诗的。
我和儿子为什么会被高适圈粉,大概是因为他最像普通人,不聪明、无家底,他的奋斗历程真真切切,一步一脚印实现了他报国和兴旺家族的梦想。
高适没有家族庇护,先天读书还有些愚笨,读过的书还需要同村孩童给他复述一遍才能记住。可是就是这样一个普通人,最后,他能文能武、仕途坦荡、官运亨通,他成了流传千古的诗人,他凭借自己的努力硬生生地将命运发给他的一手烂牌打成了王炸。
做人当像高三十五,逆境困境面前沉住气,不放弃,只管努力,人生最差结果不过是大器晚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