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点起床读书。9月1日,舒适区。日复一日,我们做着熟悉的工作,与熟悉的人一起,不觉得有什么挑战,也没有什么需要再迭代,恭喜,此刻我们就是在自己的舒适区中。
我们不能简单定义处于舒适区的好坏,就像我们不能定义一场雨是不是“喜雨”,因为需求不同、角度不同,感受也就大不相同。
能一直在舒适区的人无疑是幸福的,毕竟社会的毒打不分年龄,也不管性别,就是这样劈头盖脸地落下,能躲过的都是“幸运儿”。然而,大多数的芸芸众生都像被风吹散的蒲公英种子,落在哪里并无定数,能否破土更是完全随机。
然而大多数人只能短暂享受“舒适区”带来的温柔,因为时间的尺子往后丈量一下,就会发现有更多“意外”正在默默地积蓄着力量。如此看,如果想长久地舒服,那么就要敢于让自己先适应不舒服。
锻炼身体的时候,微微的疼痛是肌肉增长的信号。人际关系之中,“不熟悉”带来的局促也是我们拓展链接的必由之路。待在舒适区会让我们陷入一种完全掌控的错觉,曾经那些以为捧着“铁饭碗”衣食无忧的人们,最后看着关闭的食堂愣在原地。那些我们以为可以“百年传承”的行业,短短数年便销声匿迹。正应了那句话,不变的,只有变化。
都说年过40以后,人都会慢慢趋向于用经验去生活,不屑去接受新的事物,也相信只有自己看到的路,才算坦途。所以我们能够看到很多人用“走过的路比你吃过的盐还多”来掩饰认知的空洞,毕竟没有活水注入的池塘,看不到自己淤泥满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