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总是会用强大的力量让人改变,把理想、天真和坚持碾碎,并让人不得不成为自己曾经最讨厌的样子。当一个人放任自我,无所事事,慢慢的,他就会变得无趣且庸俗;相反的,当一个人不断精进自我,立德修身,渐渐的,他就会变得有趣且优秀。
蒋勋说过:孤独是生命圆满的开始,没有与自己独处的经验,不会懂得和别人相处。所以,生命里第一个爱恋的对象应该是自己,我相信,这个生命走出去时不会慌张。相反地,一个在外面如无头苍蝇乱闯的生命,最怕孤独。
余华在《在细雨中呼喊》中也写过一段话:我不再装模作样地拥有很多朋友,而是回到了孤单之中,以真正的我开始了独自的生活。有时我也会因为寂寞而难以忍受空虚的折磨,但我宁愿以这样的方式来维护自己的自尊,也不愿以耻辱为代价去换取那种表面的朋友。一个人,若学不会独处,不善于自我净化,注定会变得庸俗。
或许孤独有时候也并不是件太糟糕的事情,与嘈杂比起来,安静却孤独的生活仿佛更妙一点。与其把宝贵的时间和精力浪费在不重要的人和事上,不如多关注自身,提升自我。唯有让自己学会享受孤独,学会与时光握手言欢,与孤独成为密友,与自己的内心对话,从而面对内心深处那个真实的自己,人生才能从单薄走向丰满。所有的日子,也开始从复杂归于简单。因为,这才是生活最真实的需要。
白岩松曾经说过:有时候,我们活得很累,并非生活过于刻薄,而是我们太容易被外界的氛围所感染,被他人的情绪所左右。行走在人群中,我们总是感觉有无数穿心掠肺的目光,有很多飞短流长的冷言,最终乱了心神,渐渐被缚于自己编织的一团乱麻中。其实你是活给自己看的,没有多少人能够把你留在心上。
很多人认为当今社会要多积累点人脉,多交点朋友,说不定什么时候就需要了。可是我却认为,生活中大多数社交都是无用的,在每天喧闹的打招呼背后,称得上朋友的人可以写满整个通讯录,但是能够真正彼此关心,甚至彼此接纳缺点,意识到彼此不完美的人,又有几个?一旦遇到困难,有几个会真心帮你?有人曾说:人与人之间的社交,说到底是一种等价交换,别人不愿意帮你,因为他知道跟你的社交并没有那么高价值,不足以让他倾囊相助。如果你只是一直去附和他人,而没有自己的想法,时间久了,大家也就不愿同你相处了。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每个人都是选择跟自己有共同话题或爱好的人相处,只有同等能量的人才能相互识别、相互欣赏,成为知己好友。
造物主造出了人类不一样的个性,也注定造就出人类灵魂深处不一样的孤寂。哪怕此生拥有很多朋友,有着无数的圈子,可是,哪里都不能让自己的心靠岸。如果自己感到不知所措,或者不再成长时,就找个人来模仿。多和那些优秀的人在一起,他们的思想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你。模仿到一定的程度跟自己融合起来,就是真正的自己了。这样的日子久了,便会觉得候能够学会这样的生活方式,也是一种成长和成熟。
孤独,成为某方面厉害的人注定是孤独的,庸俗,成为碌碌无为平庸的人。(这和人的思维认知有关,你追求什么就会变成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