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任职村概况
(一)基本情况
泉子湾村共有603户1869口人,党员76人,两委干部9人,其中支部6人村委4人(其中一人两委交叉任职),实行党总支书记主任一肩挑,党总支下设两个支部。全村共有耕地面积2205亩,人均1.2亩。村集体经济收入很少,2022年仅为10万多元,主要来源是零星五荒地、河塘沟渠承包、光伏发电和新办公楼加工车间外包收入。产业结构是以传统种植业为主,种植小麦、玉米、花生等农作物以及零星的蔬菜种植,其他经济作物几乎没有。年人均年纯收入不足3万元。
(二)存在的突出问题
1、经济发展基础薄弱。村内没有主导经济产业和支柱产业,农业生产总体上还是粗放生产,且多以零散种养为主,尚未形成规模效应和集约效应;农产品大多停留在初级生产上,科技含量低,竞争力较弱;劳务经济没有特色,致富项目作用发挥不明显,农民增收困难;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村集体自身没有经济实体,收入微薄,连正常工作运转都很困难。
2、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有待进一步提升,“水上岭”农田灌溉设施基本报废;社会事业进步缓慢,农民文化、教育、健身、娱乐场所和设施不足,农村建设资金严重不足;受土地规划影响,村庄没有预留建设用地;脏乱差现象时常出现,农村居民生活环境建设不平衡。
3、基层组织建设薄弱。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基层广大党员、干部难以适应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党组织及村委会的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两年任职规划
(一)依托政策优势加强组织建设。以村“两委”班子建设为重点,加强“三会一课”和每月“3小时”主题党日活动学习,突出班子成员政治思想建设、能力建设,抓好理论知识、业务知识学习,提高“两委”干部的思想整治觉悟和业务工作能力,进一步理顺班子的管理体制机制,增强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争创群众满意的“五个好”党组织。
(二)构建农村党员干部管理长效机制。按照县委组织部及“第一书记”工作要求,不断落实完善工作制度,把握好大方向,以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的问题为重点,使村内各项管理工作逐步规范化、制度化。坚持和进一步完善党支部领导下的村民自治机制。健全和认真落实走访群众和全程代理等制度,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等机制,切实做到按制度运转,靠制度规范党员干部行为。
(三)加强部分急需基础设施建设。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和“民生工程”的实施,重点帮助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基础农业建设,着力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积极争取各类资金支持,做好下水道、太阳能路灯、红白理事会场所、文化健身广场、乡村大舞台、乡村记忆馆、公共厕所、村标志性建筑地标、生产路硬化等设施建设工作。
(四)加强村内环境综合整治。按照全县美丽乡村建设和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目标任务,通过开展“四化”建设工程,认真做好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开展村内道路、庭前屋后草垛、粪便、污水等集中清理的“净化”工程;开展“宜树则树、宜草则草、宜花则花”的村驻地绿化、村道路沿线绿化提升的“绿化”工程;开展村内建筑立面粉刷绘图、招牌整治、道路照明的“靓化”工程;开展对村内道路、活动广场、沟渠等范围进行综合维修、改造的“硬化”工程,不断提升村民幸福指数。
(五)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实行连片规划建设,形成有特色的区域性主导产业。通过实施土地转包、出租、置换和入股等形式,流转土地100亩,利用有利地势筹建农业产业示范园;建蔬菜温室大棚100个,建成鲁东蔬菜批发市场,招当地农村富裕劳动力就地打工,引导农村经济逐步走向规模化、产业化、多元化发展道路。
(六)内引外联大力推进招商引资。通过招商引资,激活内生动力,促进村集体增收和农民个人致富步伐。充分利用区位优势,通过内引外联,引入注资项目,发展外向型绿色经济、生态经济;积极创造条件,通过发展现代家庭农场、“农文旅”相结合的乡村田园综合体项目,突出项目带动,推进农业产业三产融合发展。
三、年度工作计划
(一)按照上级有关部署加强组织建设。以村“两委”班子建设为重点,以建设学习型、创新型、发展型、服务型党组织为引领,依托“三会一课”、每月“3小时”主题党日加强党员干部学习活动,把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作为驻村工作的主要内容,突出班子成员政治思想建设、能力建设,抓好理论知识、业务知识学习,提高“两委”干部的思想整治觉悟和业务工作能力,注重加强“两委”班子的管理体制机制建设,强化班子成员党性意识,增强党员干部政治思想素质,提高执行政策、依法办事和带领群众发展的能力,增强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争创群众满意的“五个好”党组织。
(二)加强农村党员干部长效管理。按照县委组织部关于“第一书记”工作目标要求,不断落实完善工作制度,把握好大方向,以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的问题为重点,使村务各项管理工作逐步规范化、制度化。坚持和进一步完善党支部领导下的村民自治机制。健全和认真落实群众走访、科学研判等制度,建立关怀、帮扶等机制,切实做到各项工作按制度运行,靠制度规范党员干部行为。充分利用组织部党员可视化平台、灯塔党建在线平台、学习强国APP等方式加强党员管理教育,认真落实流动党员“双向共管”职责,吸纳素质高、能力强、有致富经验的村民入党,进一步完善党员日常量化积分管理。
(三)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和“民生工程”的实施,重点帮助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基础农业建设,着力改善村“两委”办公、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积极协调、着力争取上级有关部门的各类项目政策、资金扶持。在往年建设基础上,重点做好以下项目:100盏太阳能路灯项目、6000米下水道建设项目以及红白理事会场所及乡村记忆馆建设等。
(四)加强村内环境综合整治。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结合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以疫情防控为着力点,根据市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方案和目标任务要求,通过开展“四化”建设工程,认真做好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开展村内道路、庭前屋后草垛、粪便、污水等集中清理的“净化”工程;开展“宜树则树、宜草则草、宜花则花”的村驻地绿化、村道路沿线绿化提升的“绿化”工程;开展村内建筑立面粉刷、招牌整治、道路照明的“靓化”工程;开展对村内道路、活动广场、沟渠等范围进行综合维修、改造的“硬化”工程。争取年底前四个自然村全部完成主道、巷道硬化不留死角,主道两侧立面涂白,户户通两侧花方绿化,加强厕所改造成果维护和生活污水治理等问题。同时,积极开展健康教育知识宣传,引导农民养成健康生活方式。
(五)创新思路促进集体经济发展。由于历史原因,村集体经济欠账较多,虽然脱贫但是集体经济发展依然薄弱。为发展村集体经济,增加村集体收入,要充分利用土地做文章。一方面通过支部领办合作社,成立或进一步完善泉子湾村种植合作社,由合作社集中经营,实现成员盈利分红、村集体经济增收双重工作目标。另一方面通过招商引资,实行土地流转,引入第三方公司经营,吸纳当地劳动力就近就业,促进集体经济增收和当地农民增收致富。
(六)千方百计促进群众增收。加强农业生产管理服务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提高科学养殖、种植水平。积极探索建设农村产业化合作社新路径,探索推动和逐步培育大棚蔬菜、水果等专业合作社,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形成主导产业。利用各种资源,多渠道扶持村内困难户发展生产,实现农民自身造血功能。力争年内实现流转土地至少100亩,建设蔬菜大棚30个。引导致富带头人率先发展、率先致富,带动普通农户连片规模种植,提高农民经济收入。
(七)做好弱势群体帮困维权工作。以帮包活动开展为契机,集中开展党内走访慰问活动,切实帮助解决困难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不断巩固攻坚脱贫成果。建立困难群众信息资料档案,落实残疾人、孤老户以及低保户、困难家庭的实物救济、基本医疗、新农合医疗等救助措施,保障救助对象基本生活。做好贫困户、留守儿童、孤寡老人、空巢老人、老党员、优抚对象等弱势群体的社会救助服务。
(八)开展乡村文明创建活动。深入挖掘村内艺术人才,积极开展“美丽乡村”活动创建,组建“美丽乡村”广场舞蹈队,培植壮大顺平艺术团,组织村民开展丰富多彩文体活动;协调公益演出、公益电影落地,浓厚乡村文化氛围;积极协调有关部门购置乐器、音响等,丰富村民业余文化生活。继续开展“好媳妇、好婆婆”评选、星级文明家庭评选等活动,引领良好社会道德风尚。继续组织企业、爱心人士开展重要节日走访慰问贫困户、老党员等活动。
(九)加强村级民主政治建设。要推进村务公开和民主监督,狠抓村内事务规范化管理,严格“四议两公开”工作程序,党员不超半数不能开会,群众不超2/3不能开会,村内大小事务均按要求走程序,实施阳光操作、规范运行。成立村务监督委员会,适时召开民主听政会,自觉接受群众民主监督。要坚持和完善民主决策,按照规定程序调整和充实村民代表,建立健全村民代表联系户制度,定期召开村民会议、村民代表议事会,创新议事方式,扩大议事范围。要坚持和扩大民主管理,依法组织全体村民进一步修订完善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议事规则和村财务管理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等。
(十)建设和谐平安法制乡村。要加强综治队伍建设,抓好保安力量和群众性自防自治组织的建设,推进居民治安防范工作的落实;开展综治联系户“网格化”工作,扩大综治联系户工作覆盖面,提高综治工作水平,增强群众的安全感和信任感。要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和调解工作,及时了解社情民意,深入排查影响稳定的重大矛盾和突出问题,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介入、早处理、早平息。要加强法制宣传和反邪教警示教育,利用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开展普法宣传教育,提高群众遵纪守法意识和依法维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