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在商业繁荣进步与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今社会,效率和实用几乎成为衡量一切的尺度。这背后的逻辑,是理性思维和科学主义,它们“定性定量”,且“拿来即用”。
那么,做一个掌握了科学文化知识的纯粹理性人,就一定能走上通往成功和幸福的道路吗?
以及,在这条路上,爱与目标,理性与情感,欲望与道德,判断和直觉......孰轻孰重?
《社会动物》的作者戴维·布鲁克斯给我们提供了真挚感人的答案。
二,作者及作品简介
戴维·布鲁克斯是《纽约时报》最著名且最受欢迎的专栏作家,在作品中,他将枯燥的科学结论、心理学研究成果与社会学、政治学、文化评论和文学结合起来, 通过两位主人公一生的故事,把爱,性格和成就的潜在原因娓娓道来。该书英文版一经上市,就位列亚马逊畅销书排行榜第一名,之后连续20多周荣登《纽约时报》、《出版者周刊》等全球畅销书排行榜。
《经济学人》评价到:本书是关于潜意识如何影响我们人生的书,让人着迷。布鲁克斯将那些枯燥乏味的行为心理研究,以一个幸福的故事栩栩如生地呈现出来,可谓妙笔生花。
婴幼儿时期的孩子,其依恋类型因父母的表现模式会呈现出安全依恋型,回避依恋型和矛盾紊乱型。
安全依恋型的孩子拥有与他们的需求相协调,能读懂他们情绪的父母,他们害怕的时候能得到父母的安抚,愉快的时候能得到父母的正向反馈,即便受到责备和惩罚,只要孩子们感受到和父母的互动是连贯的可预测的,都让他们获得安全依恋的体验。
而如果父母没有很好的与孩子交流,或是难以有融洽的情绪体验。他们的孩子形成了认为必须自己照顾自己的内心模型。他们学会了不依赖他人,再大一点时,这些孩子表面上似乎表现出了令人惊讶的独立与成熟。但事实上逐渐表明,他们并不会跟朋友和成年人发展亲密的关系。他们忍受着更深程度的慢性焦虑,在社交中缺乏信心。
矛盾或紊乱型的父母通常都是喜怒无常,他们这一分钟还在,下一分钟就不见了。他们可能在一个小时内过度干扰孩子,然后又冷漠地疏远孩子。这些孩子难以建立稳定的工作模型,他们会同时有奔向父母和逃开父母的强烈愿望。更大些时,这些孩子比其他孩子更令人担心。他们更容易感受到威胁,而且难以控制自己的冲动。这种压力造成的影响可能是长期的和难以逆转的。更槽糕的是,童年的精神创伤会阻碍神经突触的形成,简单来说是影响智力发展。
可以说,婴幼儿时期和父母互动下形成的依恋关系影响着成年后心智模型的形成。那些在在家庭中越是感到安全和融洽的孩子,成人后就越有可能和周围人建立亲密关系,越有可能勇敢地冒险去探索新事物。
四,自控力-棉花糖实验
现代心理学中曾经有一个非常著名也有趣的“棉花糖实验”,让一组4岁的孩子独自待在有棉花糖的房间里,并且告诉孩子们在大人回来前,不吃棉花糖的可以得到奖励,观察结果是有的孩子忍住了,而有的没有。令人惊诧的是,这些孩子长大后,当年忍住没吃的,学术成绩更好,社交能力更强,大学毕业率更高,收入也更多,而当年那些迫不及待就把棉花糖吃掉的孩子,各方面表现更差,犯罪率,毒品和酗酒发生率更高。
背景调查后发现,拥有良好控制能力的孩子往往是在井然有序的家庭中长大。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特定的行为结果是可预见的。他们具有一定程度自信。认为自己能够在要做的事情上取得成功。而无法抵制住棉花糖诱惑的孩子们,通常生活在混乱的家庭中,他们不太会顾忌行为与后果的关系,也不太会应对那些眼前的诱惑。
实验还证实,胜出的孩子们的关键,是掌握了注意力调节的技巧,即把注意力从棉花糖上挪开,或者把那想作是一朵云一幅画,这样,想吃棉花糖的冲动自然而然的冷却了下来,思维变得冷静和安宁。而没有使用此技巧的孩子,在棉花糖前表现得很狂热,大脑中被美食诱惑的网络不断激活,他们简直没有办法不把棉花糖塞到嘴里。
棉花糖实验表明,自我控制能力并不意味着通过坚定的意志力来抑制内心的冲动。意识并没有足够的力量和意志力来直接控制潜意识,必须要靠触发技巧。在任何时候,人脑中都存在着正在潜意识层面运行或可以在潜意识层面运行的活动。自我控制与自我约束能力良好的人能够形成这些习惯和策略,触发那些能够使他们以有效的、富有远见的方式感知世界的潜意识活活动。
这种触发技巧也可以看做是一种场景设计,早在《荷马史诗》中就被奥德赛使用过,当时他带领船员需要通过被女妖们占领的水域,据说这些女妖有世界上最美妙的歌声,世人皆不能抵御此诱惑从而登上女妖岛被吃掉。对作为船长的奥德赛来说,折返已无退路,前行杀机重重。但他并没有依赖所谓坚定的意志力来舍命一搏,而是巧妙地用蜡把全体船员的耳朵封住,又让同伴把自己绑在桅杆上,最后安全的通过了女妖岛。
可见,涌动着情感的潜意识,并不是混沌之物或是阻碍意志力形成的杀手,与其强忍克制,不如智慧调节,从而获得感知内心和应对外在世界的良好方式。
五,柯克船长和斯波克 感性与理性
熟悉《星际迷航》的人,会对柯克船长和瓦肯星人斯波克的性格类型有所了解,柯克技艺精湛,偶尔不羁叛逆,而斯波克是陷于纯粹逻辑教条而不可自拔的人,当然,后者语言精准,逻辑清晰凡事必论证,也是另外一种可爱。但是每次引导全船度过难关,化险为夷的,总是柯克船长的非凡创想和勇气。
这不是电影角色的情有独钟,而是经过科学证实的人类行为模式,潜意识层面的情感,和意识层面的理性。
作者指出,对决策过程的深入认识让我们可以领悟一些道理,理性和情感并不是彼此分离彼此矛盾的。理性建立在情感的基础之上需要依靠情感才能发挥作用,情感赋予事物价值,理性则在情感评估出的价值基础上作出选择,人类思维表面上看来是注重实际的正是因为思维的深层面是浪漫在信息处理过程中,情感是驱使组织、增强和削减认知活动的能量源泉,同时也是认知活动的体现和表现。
从选择某种食物开始,到某份工作,爱某个人,去往某个目的地。这些愿望来自内心的深处,或许只是不明智的刹那冲动。情感有时会让我们变得理智,有时则让我们误入歧途。它不会操控我们的思维,它可以被掩饰,但它会最终推动和引导我们行为。
再者,智商也不是成功的必要条件,建立在数据分析和客观认知之上的纯粹理性思维也并不能保证得到明智的决策。作者提到,“智力仅仅是思维能力的一部分,而且不是最重要的部分。这就好像一名士兵可能拥有相当强壮的身体,如果你让他参加只考察俯卧撑和引体向上的能力测验,他可能会做的非常好。但是除非他拥有勇气、自律、技巧、想象力,并且反应迅捷,否则他在混乱的战场中还是难以生还。”
相反,感性直觉系统,是遗传基因,环境因素,成长经历,记忆经验和情感倾向在潜意识层面的“涌动”,往往是更加丰富和全面的参照系统。
理性与感性,就好像哲学家卡尔波普提出钟与云的差异:钟是简洁、有序的系统,可以用还原性的方法进行界定与评估,你能够拆开一个钟,测量每个部分,并了解它们是如何组装在一起的,云是不规则的动态的、异质性的,一片云并不容易研究,因为它每秒都在改变,形容它的最佳方法是叙述而非数字。因此,决策时,同时启动“钟思维”和“云思维”,或许能获得意想不到的结果。
六,后记
“我们可以选择如何度过自己的一生。我们出生在我们不能选择的文化国家和语言环境之中。我们生来带有某些特定的大脑化学物质和遗传倾向性,这些是我们无法控制的。我们有时会陷进我们所憎恶的社会环境之中。但在所有这些我们不能控制的事物中,我们确实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控制自己的人生轨迹。我们确实具备有意识的发言权,可以主动选择用什么样的方式去感知一切我们有能力改变的那些的行为,另一方面,即使在最糟糕的的情境下,我们也有能力选择追求精神境界的提升“。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中有这样一段文字“人是最名副其实的社会动物,不仅是一种合群的动物,而且是只有在社会中才能独立的动物。
作为具有自然和社会双重属性的人,如果能诚心接纳潜意识层面的情感涌动,进行意识层面的理性引导,学会爱和自控,相信直觉和判断,也许就能更好的寻找到自己幸福和成就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