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房子里住了六年,自觉很克制了,最近收拾房间,东西还是多的超出我的想象。最多的有两类,一类是书,一类是买给孩子的东西,比如书,玩具。
我总想把最好的东西给他,其实只是自己的一厢情愿。如果我重新养娃,我一定不会这么养。这一路走来,有太多的勉强,太少的陪伴和交流。不过,过去就让它过去吧,我还可以成为一个比现在更好的妈妈。看着十年前的照片,憔悴邋遢,我的状态比那时候还是要好一些的。我应该给自己成长变好的机会啊。
昨晚一宿没睡,不知是不是因为昨天下午喝了太多浓茶。我躺在床上,思绪万千,想到死亡。如果我死了,我会给这个世界留下什么?除了一对伤心的父母,孩子会记住我什么?他会怎么处理留下的那些东西?那些东西失去了主人,也将渐渐凋零或者消散。
我想到了身边那些或年轻过年长去世了的亲人和朋友,死去元知万事空,我发现了一个残酷的现实,如果不是特别亲密的人,对他人的去世,总有那么一点无动于衷,除了悲伤,更多的是震惊,遗憾,或者痛惜。然后又会像以前一样生活。这个人出现又消失,好像只是人的短暂的一个念头,一个想法,这恐怕是产生人生一场空的一个原因吧。
如果从死亡这个终点往前推,应该怎样生呢?我在收拾东西的过程中发现,好像一个人活着真正需要的东西可以很少。可是为什么我们总想拥有呢?
归根到底我们不是想让自己更快乐吗?心理学里有一个理论,如果人对事情有掌控感,他就会产生自信和自由的感觉。我在追求那么多东西的同时,却失去了掌控感。又变得不自信,不自由,混沌一团了。
以死为生,我要关注生命里最本真的东西。让自己重新拥有掌控感,轻盈感。我清掉的东西越多,感觉越美好。本来怎么也不舍得清掉的,狠心清掉,发现也未尝不可。看过或者没看过的书,储物间里的杂物,孩子的玩具,健身器材……
我要清到一个什么程度呢?除了被褥四季衣服这些必需品,一个背包,一个箱子就可以拎起全部家当。我真正能掌控的应该最多这么多了,几本书,一点护肤品,几件经常穿的衣服,笔记本和一部手机。
对了我正在把过去十年的整理好的照片都上传到网盘里,这些或美好或糟糕的回忆至少代表了一部分的自己。看过的书,有过的想法,都记到互联网上,实物就会节省很多,检索也会更容易。就一点看,互联网比实物好像更易保存,更易打理,更加长久。
没想到我这样一个保守怀旧的人,也会产生这样的想法。我并不是自己想象的那样的,这个发现令我震惊。我原本以为我喜欢离群索居,原来我也可以接受偶尔和朋友的短聚。我原本以为我让孩子接受了我认为最好的教育,其实那种教育最多算一般,甚至都不太好。我以为清不掉那套《吴姐姐讲历史故事》《明朝那些事儿》《大卫科波菲尔》《战争与和平》……最终我还是清掉了。我原本以为我是个纸笔爱好者,现在发现我渐渐成了一个互联网依赖者。现在我承认,人是复杂的,是在不断变化的。
既然这样,那就拥抱变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