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热播职场剧《平凡之路》中,郭麒麟饰演的潘岩绝对算的上职场“麻烦精”,每次有了案子都第一时间找主管他的律师请教,不厌其烦地找同行帮忙,甚至惹了麻烦也找上司求助,逐步在律师行业站稳脚跟。
晏紫东饰演的富二代舒一南则不一样,他顶着名校的光环,不肯低头求助,以自己学校学习的一套来办案,处处碰壁。最终潘岩通过“麻烦别人”,打赢一个个棘手的官司,在平凡中找到自己的价值。
少麻烦别人,在东方文化下是一种美德。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都是,少给别人添麻烦。但不管怎么美化少麻烦人,都可以看到,职场中,一些特别能麻烦别人的人,总是比自己活得更好。
“没有麻烦,就没有情感”,武志红老师在他的心理学课上说,只有麻烦别人,才能有情感的流动,才能建立深刻的连接。但有些人就是连死都不怕,就怕麻烦别人。
这其中,有三种心理在作祟。首先,是怕被拒绝。刚入职场时,满怀期望地求助却被拒绝时,会产生“我不重要,我不值得被关注”的感觉。其次,是怕被否定。即使别人答应了提供帮助,有的人还是会在心里想,他一定觉得我很麻烦、能力差,帮助也只是出于同情。最后,是怕欠人情。很多时候,怕麻烦别人不是怕拒绝和否定,而是害怕别人太热情而无以回报,害怕欠了人情以后没法还了。
在这个很多途径获取帮助的时代,一步步把自己活成了一座孤岛。这座孤岛里有很多过去的记忆,那些被拒绝、被否定、被索取的记忆,共同编织了一个敏感而多虑的网,彻底把自己和外面的世界隔离开来。
人际大师卡耐基在《人性的弱点》中说,如果想要让你们交情变得长久,那么你得让别人为你做一点点小事,增加别人的存在感。你总是不麻烦别人,你与别人的互动就会少,人际关系也会疏远,无法建立连接。然而适度地麻烦别人,实际是为你的人际关系“加温”。
第一,增加“好学”的印象。在职场,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大家都很忙,你不主动求教,没有人会主动帮你。就拿我自己的经历来说吧,刚毕业那会,在综合部门工作,除了要写材料、还有党务、工会、人资等很多杂活。我当时就拜了个比我早进公司的师傅,事事请教他,他也很乐意教我,也跟别人说这个新大学生特别好学。
第二,增进彼此的情感。职场不全是公事公办,也讲人情味儿。青年作家李尚龙曾分享他读军校时的故事。一次朋友邀请他去过生日,李尚龙开始怕麻烦,最后鼓起勇气给主任写了请假条。没想到主任很快就批准了。因为这一次的“麻烦”,李尚龙和主任认识了,他时常帮这位主任练习英语,而主任也会帮他借借书。一来二去,两人还成了好朋友。
第三,扩宽自己的人脉。中国有句古话叫“礼尚往来”。主动麻烦别人,别人才可能麻烦你,你才能建立自己的人脉圈。19岁创办中国最大留学生付费平台的高宇同,就是会麻烦“名人”借势的人。在事业起步阶段,到股份制银行拉投资处处碰壁。他重新调整思路,找到懂得留学市场的徐小平老师,用三分钟就获得了天使投资。
那麻烦别人有什么技巧呢?
一是巧用麻烦的时机。不要在周一请教。周一一般要开例会、规划一周的工作,很难静下心来,解决你的问题。也不要在早晨一来就请教。选择中午和下午下班前后和别人沟通是最佳时机。这时候别人一般会比较放松,没有心理负担,也乐于提出指导意见。
二是运用正确的话术。不要显得“理所当然”,比如“我需要您帮我一个忙,我需要您教我做这个。”不要显得“过于卑微”,比如“耽误您一些时间实在很过意不去、实在不好意思,我想向您请教一些问题。”不要显得“过于功利”,比如“今天您帮我这么大忙,我改天请您吃饭。”在职场上,不卑不亢是最佳姿态,正确的表达就是简单直接说出你遇到的问题和请求,不要太生硬,也不显得客套。
三是掌握得当的分寸感。麻烦要有尺度,往来要有界限。一个没有分寸感的人,就成了让人厌烦的人。有的人明明可以百度,明明答案就在书里的问题,就是不自己学习,非要问别人。遇事情,先想办法自己解决,最后一步才是请教。同样的问题,事不过三。有些超出你们人际关系的私事轻易不要开口,否则就真的会让人为难。
四是懂得互利和感谢。同事没有义务免费帮你,请求别人帮忙,当然也关系到利益,要学会站在共同利益的基础上请求帮助。比如说,这个项目关系到咱们小组的绩效,我这一点不好攻克,你能不能帮帮我。而且在麻烦别人以后,要诚恳地向对方致谢,并主动帮助别人也解决麻烦,这样你有来有往别人才会愿意以后继续被你“麻烦”。
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其实就是互相麻烦。很多人怕麻烦别人,但是,不麻烦彼此,关系也就无从建立。通过麻烦一来一往,与同事的连接多了,感情自然增进,工作也更加顺利。
学会不怕“麻烦”、善于找“麻烦”,是一个人真正成熟的开始,也会让你在职场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