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过半,因为过年之后三个月的单休,每天加班,几个月只潦潦草草读了几本书。七月第一天,上午来到公司打开网页,发现豆瓣的阅读dna挂了,无法再看到每月读书的柱状图,心里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只能简而记之,证明我曾经读过。
| 黎戈 | 《各自爱》 |
赶在六月份最后一天读了这本书。黎戈的书于我来说,不是一本普通的散文,随笔,而更像是自己钟爱的学习资料。我爱这样的文风,淡淡的口气,偶尔掺杂一两句笑骂,恬淡而不做作。从她笔下,总能发现自己想要的东西。无论是"客亭临小市,灯火夜妆明"的江馆夜景,还是托尔斯泰夫人夜抄书的动作和姿态,无一不细致,无一不想让人立刻找出那诗那书那人来看。
书中提到张爱玲和萧红,于是周末在家独自无聊,居然去淘宝买了张爱玲全集来准备看。以前我是不喜欢看小说也不喜欢看张爱玲的人。现在却想把张爱玲,简祯,林徽因一个一个细细看过来。大学时曾在书店看见过两套张爱玲全集,精装的本,封面是暗色带着古雅的花纹,可惜现在很难再收到当时那套版本了。最新版的全集倒也还不错,泼墨一般不拘的封面设计,便宜收到一套,心里乐开了花。
黎戈写张爱玲等理性冷淡的女人,说她们母亲便是注重精神世界,所以骨子里清而冷,从小体验的母爱便与他人不一样。放在当下,现实社会中犹如是。也许书读的多了就成了书呆子,内心世界足够丰富,外人在她们眼里,也就显得不再那么重要了吧。
《各自爱》的书名,来自王羲之。《执手帖》短短的三行,二十字,遗憾何其深。"不得执手,此恨何深。足下各自爱,数惠告。临书怅然。" 我却觉得,不能执手却也未必会长恨。从去年中秋开始喜欢一个人,彼此暗地里试探来去,到如今一次不经意的相遇之后,似乎彼此又都想要了却了这桩心事。人生那么长,不能执手但曾经拥有过一份情愫,我喜欢你,就算不能在一起,那又怎样。也许在现在,人更加容易看开吧,却也有点可惜,似乎很难再体会心字成灰那样的哀伤了。
| 包慧怡 | 《翡翠岛编年》 |
第一次知道包慧怡,是在豆瓣看到友邻分享了她的日记,《不存在的白夜》。被文章的第一句话吸引,"许多年后,面对汹涌的云层,我会想起那天早晨看见涅瓦河冰封的时刻",于是买了她的书。这篇日记我非常喜欢,然而现在变成作者可见了,不知中间发生了什么故事,也遗憾未能将日记预先存文一份以后重读。去作者的豆瓣,看见说,这本书不会再版,想想自己是在亚马逊降价时买的,有点开心。
我对人对事一向迟钝,看文章除了最世俗普通的小说,只爱看干净的风景。《不存在的白夜》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算是戳中软肋,爱到心里了。所以书中我最爱的,也是风景更多的那章。
爱尔兰其实在我心里,还是十多年前,第一次听班得瑞,听爱尔兰画眉,看安妮宝贝时的样子。那支曲子,Women of Ireland,总是让我想到一个女人,她有着精致温柔的轮廓,浓而忧郁的眉,穿着麻布裙子,站在高高的山上向远方遥望,身后是大片大片散落的绿色。而包慧怡的爱尔兰是诗,像萤火和流星,照亮然后划过了我整片记忆的领空。
清明假期时,乘高铁南下,第一次去南方。目的地武汉。下了三天的雨。带着书,带着IPC,在高铁上摸出书来看,一路的风景和心情都淅淅沥沥。北方的风景建筑大抵都是类似的,一样的楼房,一样干燥淡定的气息。高铁跨过了南方地界后,像是转瞬之间的事,下一秒钟,整个视界都变了,挨着窗,看见那冷雨中的屋顶和片瓦,仿佛余光中笔下的世界一下冲进了视线中。摸出《听听那冷雨》,再看车窗外的世界。残山剩水犹如是,皇天后土犹如是,纭纭黔首,纷纷黎民犹如是。润碧湿翠,青苔交叠。仿佛又看见多年前爱过的那个人,执笔誊下"地红如印第安人的肌肤"时认真的脸,和他曾经执念的杏花春雨江南。
武汉一行,读完了这书。下了三天雨,整个人在武汉的雨和爱尔兰的迷雾中往返徜徉。白天出去看雨中的黄鹤楼,长江堤,吃热干面,晚上回到接待我的女孩住的酒店式公寓,喝糯米酒,讲过去事,看翡翠岛。我们喝了酒之后,把脚伸进被窝里,聊天很久,才默默的睡去。武汉真冷。
要说送一支自己喜欢的曲子给这书,那应该是《盈月纪年2》里的这一支吧,《Fantaisie-impromptu in d Minor 'Touhoutraume'》,清澈,壮丽,最后归于静寂。那曾经一瞥的惊艳,只在记忆中。
| 董桥 | 《语文小品录》 |
《英华浮沉录》再版的时候,更名《语文小品录》,出了十册。3月时每周上班6天,加班到8点多,在等着和攻城狮沟通需求的时间里,忙里偷闲,把十册书翻完了。
《小品录》中的文章主要为几类,一类点评香港公文,一类讲评语文和文学作品中的用字,还有一些讲人。有些读来很有意味,有些则像杂志文稍稍翻阅即过。我是读书不求甚解的类型,对长冗的公文并不感冒,只爱一些讲炼字和把玩器物的文章。董桥的用字精炼,连续读了十册之后,觉得自己写文用字都变得做作了,有些非用不可,有些则永远弃用。
其实十册书,每册都很薄,放在电脑里看,和过眼烟云一般很快翻完了,留下的印象却有些浅薄。有这么一篇是印象最深的,读完十册又回去翻出来,重新看了一遍:
嗯,心里觉得以后再也不想用便字啦。
| 沈璎璎 | 《江山不夜》 |
这是本老书了。我书读得并不多,沈璎璎的书是除《缥缈录》之外,这些年读过的同类书中,最喜欢的。青崖白鹿记,云散高唐,沧浪记。用"工笔"来形容极为适合,细腻,丰富,清丽,淡雅,有考有据。奈何这样精细的东西很难量产,总是出得太慢。沈璎璎的文字是心中始终轻笼慢捻抹复挑的琴弦,惊鸿之音经年只得一声。
| 腾讯CDC | 《在你身边,为你设计》 |
好吧其实工作方面读了挺多东西的,比如《产品设计手绘技法》啊,Material Design手册啊,《情感化交互设计指南》啊什么的。然而虽然已经当产品狗当了快四年了,却仍旧觉得自己还是个门外汉。域名过期忘记续费所有的工作笔记都由于没有备份而永远disappear之后也就没了细致记录的心思。这是自己犯懒了。
说回来。这类书这几年看了不少,从场景出发,从用户建模出发,从数据出发,这本书里都提了。这也是本老书吧,以前在地铁上就看见过有姑娘拿着看。腾讯的书,特点是做得好看,贵。会讲一些项目中具体的优化细节,还有一些没怎么用过但是很有意思的产品。
笔记比较概略,因为这本书是由不同的设计师写的文章合集,有些文章中提到的理念和方法是相似的:
·设计理念:使用草图,先绘制skeleton,确定骨架;情感化设计;平衡商业价值与用户价值;
·设计方法:投入实际场景中寻找设计源头,进行拟物化试验;
·用户研究:与用户面对面沟通;用户建模;设计问卷;进行数据分析;根据评估结果建立指标;眼动研究;
·流程与工具:规范化流程;对项目进行量化管理;进行快速设计;使用好用软件。
在体验之外,其实这两天,我还有更多其他感受。
今年新做的项目终于通过了iOS app store的审核,正式在双平台上线了。然而给前同事用过之后,他委婉地说,体验可以再改进,版本可以通过运营再迭代。
团队现在其实也有些烦躁。
一个非创业型公司孵化出来的项目,在经过了VP,CEO,层层赏析之后,灵魂与可行性是否犹存,这是一个问题。面对即将到来的新一轮推广,我们在增加可用新内容与优化体验之间选择了后者。然而,
一个产品的体验的有效性,需要建立在对用户需求探索正确的基础上。
换句话说,许多APP,挖了再强大的团队,做了再完美的用户体验,如果产品本身并不触及用户痛点,那么也只能存在非常短的时间,在别人眼里,也许只是一个试错的案例。展现再完美的下拉菜单也改变不了你就是没用户的现实。第一次做这样的项目,资金有限,人力有限。以前一直沾沾自喜自己是项目的产品负责人,现在面对经验更加丰富的同事和领导,只后悔自己没有更加努力,没有学到更多有用的东西来让一个产品触到用户痛处。
体验永远是建立在这个产品本身就正确的基础之上的。产品的策略和思路不正确,体验再好,迟早成炮灰。
以上,其实读了不止这些书,但只有这些是想写出来的。以此文章,送给自己的上半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