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歌手黄舒骏,写过一首脍炙人口的歌,叫《恋爱症候群》。他在这首歌里惟妙惟肖地描写了恋爱中男女的各种怪相,“每天漫无目的腻在一起/走着坐着躺着趴着都行影不离/像是两人三脚又像连体婴”,接着他又说:“恋爱不但是一种病态,它还可能是一种变态。”
爱情让人着迷,却又让人捉摸不透。即使它是无数影视剧、小说、流行音乐的永恒主题,还是没有人可以把爱情说清楚。可我们离不开爱情,就像飞鸟离不开天空。哪怕我们在爱里经受着伤害,迷惘,失望,悲伤,我们对爱情还是趋之若鹜。
或者说正因为人容易被爱情伤了又伤,才会更渴望得到一份完美的爱情。那么,有没有一种可能,我们可以通过学习,来提高爱一个人的能力,使我们的爱情道路更加顺畅?
这个问题,美国心理学家艾·弗洛姆在他的《爱的艺术》里给出了肯定的答案:爱是可以通过学习来提升的。如同音乐,绘画或者木工,爱情也是一门艺术。要懂得爱情,就得像学习艺术一样去学习爱情。
《爱的艺术》是弗洛姆最著名的一部作品。书如其名,弗洛姆在这本书里系统地阐述了爱的艺术,以及我们该如何去认识这门艺术,学会这门艺术,并且把爱的艺术付诸实践,成为一个更加出色的爱人。
在这本书里,弗洛姆有一个核心观念贯彻始终,那就是:爱情,与人的成熟度息息相关。只是奋不顾身投入自己的全部身心去爱,并不能被称为好的爱情。在有能力爱一个人之前,人应该健全自己的人格,提升自己各方面的成熟度。换句话说,不是“我爱你,你是我的全世界”,而是“我爱你,所以我更加热爱这个世界了”。
这与很多人的认知不同。很多人眼里的爱情意味着把自己百分百交付于对方,意味着掏心挖肺,感天动地,眼里除了对方再无其他。可在弗洛姆的阐述中,爱情是一种更独立自主,更积极的创造性力量。想要拥有爱一个人的资格,首先你应该是独立的,强大的个体。“爱情是强者的风花雪月,不是弱者的苦大仇深。”
正因为弗洛姆在《爱的艺术》里那些极具前瞻性,又洞悉人性的观点,让这本书穿越时间的洪流,出版60余年来经久不衰,时至今日还是各大书店畅销柜上的常客。你可以在这本书里看到许多大众对爱情的误解。比如:
“陷入情网” VS 持久的爱情
在男女相识之初,很容易因为孤独与欲望,对对方产生一种依赖之情,短暂结合带来的强烈情感与自我界限的瓦解,让人暂时忘却烦恼。就像黄舒骏在《恋爱症候群》中唱的那样,亲密到“走着坐着躺着趴着都行影不离”。很多人把这种疯狂迷恋定义为爱情,实际上这样的情感并不能长久。时间一长,“两人开始互相厌倦互相攻击对方缺点,所有甜言蜜语都随风而去”。“陷入情网”并不等于持久的爱情。持久的爱情意味着更高一层的东西,包括勇气、克制、独立、智慧,而这些,都需要学习。
“爱的对象” VS “爱的能力”
曾听到无数人说,爱情就是找一个“对的人”共度一生。找到生命中的“白马王子/白雪公主”,是最幸福的一件事。可见在人们眼里,爱情本身并非难题,难的是找一个完美的“爱的对象”。这样的想法,受流行文化的影响很大。可实际上,一个没有“爱的能力”的人,是不可能遇到爱情中“对的人”的。“对的人”能否出现,什么时候出现,与自身爱的能力是分不开的。
……
在一个男女之情满地都是,而爱情濒临绝迹的时代里,弗洛姆在他《爱的艺术》中不厌其烦地告诉读者,爱情不是消极的享受或者承受,不是简单的付出或者牺牲;好的爱情是健全人格的延伸,是积极力量的体现,是两个成熟与独立灵魂之间的共舞。
爱情不是天赋,而是一门手艺。以对待手艺的态度去对待爱情,你的爱情之花将会开得更加灿烂。
这世上的一切都关乎爱情,除了爱情本身。爱情只关乎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