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孩子的教育,是一个千年不变的老话题.同时,又是一个需要与时俱进加以探讨的课题。我曾经看过一篇文章,说一位欧洲某国的驻华大使很善于教育孩子,一对儿女都很有出息。有中国记者采访,问他们是如何教育孩子的,大使饶有兴趣的谈了三点:一是健康,二是自立,三是修养。尽管文章没有详细分析其中的含义,但读罢细想,不由肃然起敬,觉得确实很有道理。
孩子的健康是第一位的。毋庸置疑,每个家长都会重视。但中国家长更多的是关心孩子的身体健康。其实对孩子的成长来说,心理健康也同样重要。这一点,却常常会被许多家长忽视,尤其中国家长。当然,心理问题不仅存在于孩子的身上,家长也同样会出现心理问题,这就对孩子的心理成长产生了负面影响。当孩子进入人生的关键时期----青春期,这是每个人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时期。事实证明,青春期心理发育往往影响人的一生。在这个时期,我认为家长和老师在对待孩子出现的各种问题时,应该学会既重视问题对孩子的影响,又要在方法上灵活宽松。这首先需要调整好家长自身的心态。宽容的对待孩子可以让孩子减少对家长的逆反心理,更有利于家长与孩子的交流。让孩子学会宽容对待别人,更可以使孩子学会善待生活,正确对待挫折。
孩子的自立既包括生活上自立能力的培养,又包括独立思维能力的培养。我们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不可否认的家中的小太阳。家长们爱子心切,怕累着,怕伤着,只要孩子听话或者说只要孩子高兴,恨不能替孩子包办一切。其实,自立能力的培养绝不是小事,更不能忽视。孩子在生活上的自理能力可以促进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的提高,决不能小看了这些琐碎小事。中国传统教育中,很多家长把教育孩子是否听话当成好孩子的标准,其实不尽然。孩子听话固然好,但也说明孩子独立的思维能力被约束了。孩子能否成才,最终依靠的竞争力还是自主创新能力,家长不可能跟孩子一辈子。所以,自立能力的培养是决定孩子未来成败的关键,决不可小视。
有修养是一个健康孩子综合素质的体现。孩子的修养包括很多层含义,譬如有责任心,有感恩心,有爱心,有对知识渴求的好奇心,有公平竞争的上进心等等多方面,而不仅仅是简简单单的懂礼貌。在这方面,可以充分体现孩子的心理健康状况。要做到有修养很不容易,家庭和学校都会对孩子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它也是孩子成长环境如何的检验。我认为家长和老师能做的主要还是以身作则。
分析这三个方面之后,可以看出,学习成绩好坏并不是全面检验一个孩子的标准。学习成绩如何,只是一个孩子一段时间一个方面的表现。其实,如果上面三个层面都抓好了,孩子的学习就是他自己的事情了。为什么呢?因为一个身体和心理都很健康的孩子,他自己就会追求自立。有了自立意识,与同伴竞争就顺其自然了。他的修养保证了他的竞争心理是积极向上的,而不是自卑引发的嫉妒。这样的孩子肯定具有了自主学习的能力,这就是所谓的变“要我学”成为“我要学”了。这时,即使孩子一时学习没有跟上去,家长也大可不必大惊小怪了。
孩子的成长需要一个无限大的空间,但家长又往往希望孩子每时每刻都按照自己要求亦步亦趋,这成为一对不可避免的矛盾。或许,我们没有意识到,家长的做法很像拔苗助长,这是违背自然规律的。因此,如何做到该管的管,不该管不管,是家长履行责任怎样与孩子成长需求相适应的难题。我认为,有选择的履行好家长的责任,有利于为孩子的成长提供更大的空间。
故人云:有所为,有所不为。尽管是个大道理,但在家长管教孩子和培养孩子成长上也同样值得探讨。
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