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影戏”你的记忆里是否有过?凡是小时候生活在农村的孩子,童年的记忆里都曾有过“皮影戏”带来的乐趣。
平昌县粉壁乡皮影戏剧起源于清朝末年民国时期,该乡民间艺人谯春林先生自己出钱购买皮影道具制作材料,将雕刻师苟在江请到家中雕刻制作,与此同时组建戏演人员:冯玉东、孙玉方、李发达、魏仕臣、谯守仁、谯守金、魏天成、何永義在自己家中传授表演技艺,从而建立了平昌县粉壁乡皮影戏表演队,他们扛着皮影、幕布、乐器道具到宣汉、万源、达县、邻水、大竹等多地演出。
皮影是精选优质牛皮为原料,经过泡制、刮薄、磨平、呈透明状,再将人物、花草、器物图案描绘于其上,用斜刀、平刀、三角刀具刻凿后,予以染色描绘而成,它的人物形象多是侧面造型艺术,虽然只有半面侧影,却把人物性格刻画得夸张强烈,四肢灵活,能表演出许多优美动作,皮影与民间剪纸艺术相通,汲取剪纸艺术的方法,其造型优美,线条流畅,富有韵律,纹路疏密和谐,花纹图案富有装饰性透明鲜丽,挂起白幕,敲起锣鼓点,咚咚锵、咚咚锵……开场锣鼓响起,白色的银幕上顿时人影起舞,伴随着激昂有力的唱腔,精彩的皮影大戏拉开了帷幕,灯光中映出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说唱中道出人世间悲欢离合……六月栖栖,风荷簇拥,入梦千回,啍一曲传统戏曲,赏一出古朴皮影,仿佛置身于千年流转舞台,这就是流传于中国民间的古老艺术。
数隔多年,因原有戏演人员年岁已高,为了将民间艺术传承永久,第二代传承人:谯守仁、谯守金及时组建新的戏演人员陈明善、魏松德、魏天成、韩中寿、刘凤兰、苟延丽继续在通江、南江、汉中等多地演出皮影戏,深受百姓欢迎。
文革年间,由于多种原因平昌粉壁皮影队就此停止演出,但所有乐器、皮影道具一直保存在第三代传承人谯先映、谯先国家中。
光阴似箭,斗转星移,随着国家改革开放政策发展,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文化事业发展,在乡文化管理部门精心组织下,平昌县粉壁皮影队常在通、南、巴、平四县及周边各地演出,1983年由于土地下户,无经费投入,集体又不承担,所以一直停演,为了粉壁皮影非遗的保护、发扬和传承,于2013年7月5日,粉壁乡文广站组织当地第三代传承人:谯先映、谯先国,由老艺人陈明善具体负责,特邀粉壁籍现居成都的魏举德、魏松德两位艺人,回家乡再次将已停演30多年皮影队伍重组,他们各予己见,取长补短,边做边想,搭建幕台,边打边唱,手抄剧本,经过半月的精心排练,于2013年7月18日晚在粉壁镇成功上演了《桃山求母》《五台会兄》两个剧本,由于家事缠身,现居成都艺人已返,原班艺人只剩下3人,其中一位已达80岁高龄,目前粉壁皮影队正在物色志愿者,老才艺人们愿将自己的技艺传授给后继之人,再次登台,独展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