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一篇字,聊聊体悟,拉拉家常,因为预料到自己会思绪乱飞,所以不定主题,没有主线,单纯走一步算一步。
以前觉得自己写的东西没营养,全篇用第一人称,自私而单薄。但写作于我有何意义呢?我既没能力也没想法靠它赚钱,也没有哗众取宠的水平,写作于我就是写作,是认识自己的过程,是生活和思绪的记录,我也只能代表我,我的想法不代表任何人,也影响不到任何人。
好些年前我对一位朋友,也可能不止一位,丧到极致地说过:“你不懂我,连我自己都不懂。”青春期的我把悲观作为标签,试图以此体现自己的独特,但是多年后的今天,当我站在十多岁和二十多岁的节点上,我清楚地明白,不了解自己并非什么可炫耀的事,不了解自己只会暴露愚蠢和无知。
这几年慢慢学会正视自己的一些问题。起初感到痛苦不堪,觉得自己为什么不能待人待事都坦然一点。后来开始找原因找方法改变,可渐渐地意识到,性格里的很多东西是一时半会儿无法改变的,我懂迎合,我也知道什么样的人会被喜欢,但装着合群装着有棱有角并不使我快乐,也不能带给他人愉悦。我开始反思,一味地追求改变,带给我什么,还会带给我什么。思考过后,总结出:单于我而言,了解自己的目的不是为了改变,而为接纳。
靠一己之力,我既不能改变自己,也没法改变他人。有段时间我挺自负,美名其曰高估自己,别人生气,我去解释去安慰,但语言苍白,有时还会不由自主为自己开脱,所以到了下次遇到同样的事,对方依旧还会生气,我依旧在解释在为自己开脱,我意识到,没用。
以上,我认识到的第一种人性,叫做自私。几个月前,他在微信上跟我说人最重要的是自己开心。当时我隐隐觉得厌烦,自己开心,相应的总有一个人在不开心,人怎么能这么自私呢。但那股对他盲目不甘的劲儿过去后,我冷静下来,逐渐明白,自私是难免的,也并不可耻,因为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存在这个属性。用自私这一个词,可以归结我不少的性格特点,但我选择接纳。同时我也学着接纳别人那些可以归结在自私里的性格特点。这样想的时候,身心都平静不少。
马薇薇公开撕逼的时候,作为思达粉我围观了一天,其他不记得了,只记下了美玲对粉丝说的那句——保持安静。姜思达身上有那种看透但偏不说的稳,套用学会不久的新词,大概这也是一种体面。我有过同马薇薇类似的不理智,极度想要发泄又找不到途径,便采用了公开指责和辩解的方式,最后也只弄得自己灰头土脸。这两个月吧,美玲那句保持安静越来越觉得发人深思,无声胜有声原来是这样一个理。心情不好的时候,疲惫劳累的时候,就反复默念着保持安静,少一点冲动,也减少一些因为表达不周到带来的隐患。事实证明,冲动并没有给我带来什么往好方面的改变,这一点我也接受。
说个题外话:前几天点外卖,因为耳朵背没接到电话,大概让他等了两分钟吧,打回去一顿劈头盖脸,外卖外卖,还要不要的啊。我说不好意思啊我没接到电话我马上来拿,这之后他的语气明显弱下来。这也是一种无声胜有声吧,我觉得挺好。遇到事先告知愤怒,据理力争的结局,真怕是两败俱伤。
这几年我变了很多,但这种改变不是说我决定改变所以我改变的因果关系,不是我想这样我就这样了的随心所愿,而是自然而然的,悄无声息的。卢安克说:改变自会发生,但这不是我的目的,也不是我的责任,不是压在我肩膀上的。那能做什么?把自己的事情做好。
以上,八月二十号写的,本来应该还有很多要写,但是搁着搁着也觉得没意思了。发掉了,准备写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