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鬼的人,一般心里有鬼。
怎么办呢?——一不看鬼片,二不去乱坟岗。当然,也有不小心犯戒的时候,结果自然是为此付出代价:比如看了鬼片,大晚上的不关灯了;再比如,不小心进入了乱坟岗,然后再掉进棺材坑里,惊悸半天才缓过神。诸如之类的,大抵倒也印证了“心里有什么,看到的是什么”之类的箴言。
此处不谈鬼片,谈坟。“坟”在中国虽说还是蛮避讳的,只是有时候想想北京的公主坟、八王坟北之类的地名,不得不说,觉得亲切了几分。
“坟”是分等级的。帝王的“坟”,那叫皇陵,一大片,讲究,里边待着,像坐着红旗车,周边一堆看着的 ;往下点的,叫墓;再往下,叫坟。至于乱坟,那是次中的次,一堆人争先恐后,想想北京的地铁可知一二。
想起从明十三陵回来,顺便说两句。陵墓周边的环境就不评论了,但地宫的阴寒肃杀,还是让本人深感凉意。听说过“进屋问人,入庙拜神”,苦于没庙,进地宫前,也就能当天一拜:南阿尼陀佛。
出来后,很自然的想起生死之类的事情——尤其是当帝王们成为商业时代下的消费品,尤其是当从明楼俯瞰城下的恢弘,但转身不过一抔黄土。
然后,说到乱坟。
记忆里,对三处乱坟岗的印象比较深刻。一是未干山,二是刚东山,三是竹筋山。
未干山的名字由来大概是因为山脚下有一处池塘,养鱼的。一年四季中除了放水捕鱼期间,基本上保持湿润。这样的水,虽说也有几分鱼腥臭味在里头,虽说一潭死水也不懂,但于风水学角度看,但也添了几分灵气——你看,这风一来,鱼尾纹就出来了,酷夏里可添几分凉意——好地方呐,所以,坟也多了点。周边耕地不少。大堆的土地在垦在乱坟岗附近也算是个糊涂的决定:山丘凹进去的,作为菜园,种土豆,空心菜啊之类的;往上一点种花生;再往上,种上木薯。再往上一点,离乱坟岗已经很近了。但转念一想,这样格局也还是有点好处:地下的人躯体已经腐烂如云烟消去,地上的人还在努力活着——挖木薯、掘花生、砍柴、施肥、挑水浇菜、煮饭and so on,看着多少有点意味在其中。
刚东山也是在一片鱼塘上边。这鱼塘比上边的小得多了,水也不深。一到伏旱天,就下去洗洗手泡泡脚鱼塘周边的玩的多了:摘红瓜子、西瓜、甜瓜;吊青蛙;看“名胜古迹”(一处泥墙);摘野果;捕螳螂;熏老鼠等——唯独没去过刚东山。别说去,就连通往那里的小道也不敢靠近几分。也不为啥:都说那里都是坟。究竟是不是真的,我倒也没亲自去见过,毕竟还是少了点探险的精神哈……但是这山的阴森倒是真的。树很茂密,也很高,大有东北林场的感觉。其实这样的一个环境,其实非常利于打柴拾松针的。但是木有去过,松针多也不去——有坟有鬼,好吧。
竹筋山呢,和刚东山比起来,树不多,多的是草丛灌木。各种不知名的灌木花草,都铺开了在那里,很是多筋。山在一处丹霞地貌的森林公园底下,在其旁边有一座长长的渡槽横贯稻田,渡槽下面,放着不少的N年前的人的骨头——放在这里,也算是一种祭奠的方式。竹筋山的底下,还有一层,是一个池塘,上面种着荷花。南方的乱坟岗和北方的乱坟岗最大的不一样,大概就是坟都很分散,周边的环境很起伏,各种风水理论有着天然的实践条件。大夏天的时候,踏着泥巴去摘荷花,也是一种已有未竟的场景。
目睹了乱坟岗,多少有点感触吧。这就好比在在医院里看到急救中心的病人在电击下的抖动,惨败的面庞,血淋淋的躯体。一总是会让人想到这样的话题——生和死。回到本源的问题,会太太过沉重。当然,这东西,聊多了也无聊——觉得已经很无聊了有木有。。。
想起一些古话,当然,适用于清明节——“清明到,未见子孙来铲扫;瓜子鱼儿都是饭,不见子孙来送饭。”大概意思是说,清明到了,我肚饿了,怎么还没有人给我送吃的,来,快快到我碗里来,烧纸时最好顺带给我烧个肾7之类的。然后我也不想再说神马了。。。
只是,觉得,豪言壮语、甜言蜜语、花言巧语、流言蜚语之类的,相对于生死,不算什么。
毕竟,陪伴和相守,大概才是最长情的告白。
2016年7月 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