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11日,对,正是今天,微信之父张小龙时隔多年的公开亮相,解读了微信的四大价值观。张小龙指出,越来越多产品通过公众号来做,因为这里开发、获取用户和传播成本更低。拆分出来的服务号并没有提供更好的服务,所以微信内部正在研究新的形态,叫「微信小程序」。
10年前的1月9日诞生了iPhone,今年的1月9日,万众瞩目的微信第一批小程序正式低调上线,用户可以体验到各种各样小程序提供的服务。
一时间关于小程序的刷屏不断、众说纷纭,那么,小程序究竟能否取代APP、在今天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打下一片自己的天空呢?
这还要来听一听小程序都唱了什么。首先,小程序带来的是便捷的用户体验,使用方便、节约时间;场景营销,具体的场景便捷应用;粉丝经济,涨粉的低门槛;开发创业者,新行业的开辟;营销策划者,新的分羹者;以及人与物的连接,微信的基本雏形矩阵的完善等。
其中,想重点说一下最核心的场景营销的部分。试想一下,我们初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正值堵车高峰,出租车、公交、地铁全部极其拥挤,恰巧路边有辆自行车,这时,你只需扫一下车上的二维码就可以利用小程序自动开锁、支付并骑走自行车了!那么,对于APP呢?这里有一个问题就是你是初到这个城市,所以你不会拥有这个APP,因为不常用。那么,现下载呢?即便在今天这种流量贬值的时代恐怕拿流量下APP的土豪也屈指可数吧?
其实上面的场景谈到的就是小程序相对于APP的场景实用化,体积小(不到1M),使用便捷。那如此说来,在这场争斗中,APP就真的尽落下风吗?其实未必。首先,我们来看一看前提,大数据搭台的时代背景,作为想要唱戏的小程序是根本无法去存储数据的,这样一来,它首先就缺少了对于这样一个前提的适用性。其次,从用户体验、使用舒适度等等方面小程序都是根本不可能与APP分庭抗礼的。原因很简单,还是这样的,一个不到1M的程序,它的信息存储量是不可能与几十M的APP相抗衡的,所以它没有办法记录或存储用户更多的信息来进行更深入的服务。归根结底,还是硬件设施不行。就像是号称安全系数最高的沃尔沃汽车,到后来研究发现其实只是讹传,是因为沃尔沃的用户少,所以事故少才引发的一个错误传奇。事实上,从资本设施和硬件构成上来说,大众、现代等好多汽车的厂商实力是不逊于沃尔沃的,那么同样的实力,从汽车钢材的选择来说自然也不会太差。既然车的质量相近,那么从概率论的角度来说自然不存在沃尔沃传奇的现实存在。总结来说,还是一个硬件设施的问题。
说过了小程序带来的利益与方便,我们再来看看它都带走了什么。首先,它会带走部分原生APP,开发创业者以及粉丝红利期。同时,互联网泡沫、启动页面、banner广告位的丧失以及其他流量入口、原始用户和消息推送的丧失可能也会实现,这其中无疑存在着巨大的利益,倘若这出戏真的只有小程序来唱的话,无疑会产生一场巨变。那么,在今天大数据搭台的时代背景下,小程序究竟能不能唱下这出独角戏呢?
现在来总结一下这出戏的目录,首先,小程序是一个程序,它是为解决某一问题而诞生的;其次,它与微信的订阅号、服务号、企业号属于并行体系,非替代关系;此后,“粉丝无用”将更加凸显,无论何时,“唾手可得”才是王道。
说了这么多,我想大家也都明白了,小程序终究无法取代APP,它只能是某些场景下的暂时替代品。真要让经营商放弃广告位、放弃用户习惯、放弃已有用户又谈何容易,更何况,小程序的出现只是腾讯对于微信矩阵的功能补充与完善,是解决问题,而不是一个开拓式的战略行为,我们倒可以把它理解为是一个对于原有市场的保护与巩固。
纵观微信今天的局面:人与人有微信,人与企业有公众号,人与商业有支付,那么唯独差一个人与物,或许这才是腾讯推出小程序的真实目的吧!那么,再问一句题外话,我们是否可以认为微信发展到今天已经几近于完善了呢?说实话,我也不知道。毕竟,未来的事情,谁也说不准,或许明天又出一个新产品呢?但肯定的是,一切都会跟随市场、跟随需求而变化。
一句话概括一下,APP就像原配,一年用不了几次;服务号就像小三,每个月固定用那么几次;小程序就像炮友,用完即走,无后顾之忧!所以,无论是从地位还是需求,小程序唱的是场景牌,优势是触手可及、用完即走,但它终究不是原配,无法替代,更无法取缔。
所以,在大数据搭台、小程序唱戏的背景下小程序究竟能够走多久,我们还要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