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八月十五到这个月十五号,这本书在碎片化时间前后花了整整一个月的时间。为什么这么慢,一是这本书的信息量很大,以前光看这本书以为是一本说明效率时间管理的书籍,看完发现这是一本手把手教人工作生活学习教育等等各个方面。二是自己看了在同个时间看了听了其他书,一个阶段尽量只看一本书,让自己完全沉浸在这本书,不然出戏入戏是很耗体也不能专心去理解书中含义。
这是一本有历史的书,然而经过几次出版,依然是这七个习惯。作者说万变不离其宗,当今世界虽然日新月异的变化,但这七个习惯不变。按着这七个习惯可以让人们更幸福的生活。
首先先说明下这本书最重要的一幅图,它将人分为三个时期:依赖期,独立期,互赖期。而从依赖期跨越到独立期,需要取得个人领域的成功,而要取得成功,就要做到三点习惯,积极主动,以终为始,要事第一。而从独立期跨越到互赖期,需要确定公众领域的成功,而要取得成功,需要做到三点习惯,双赢思维,知彼解己,统合终效。最后,不管什么时候,都需要第七个习惯:不断更新。
从出生到工作或者后面,人处于依赖期,主要是对父母的依赖,生活各方面都离不开父母的支持。在这一阶段,凡事都要积极主动,不管你是内向还是外向的性格。书中有一个测试,想象在你葬礼上,你希望你的亲戚朋友怎么评价你。其实这就是以终为始。之前有个调查,很多人在临终回顾一生,很多人都有遗憾,比如多陪家人,比如更关心自己的健康等等。在这个烦躁的社会,很多人很容易受环境影响,以至于忘了自己的初衷,迷失自我。因此我们需要不时看看自己的初衷,看看自己内心的终极需求,时刻检阅自己走在正确的路上。书中提出一套概念,就是关注圈和影响圈,我们应该把关注放在影响圈,或者关注圈中那部分想成为影响圈的。而不是放在我们影响不到的关注圈,让自己浪费时间和精力。有了以终为始作为领导,我们需要要事第一这个来管理自己。而管理自己,其实就是管理自己的时间。书中推荐使用第四代时间管理,将事情分成四个等级,一是紧急而重要,二是不紧急而重要,三是紧急而不重要,四是不紧急不重要。很多人通常会将事情分为紧急和不紧急。事有轻重缓急,而很多人只重缓急。一件事情来,先分紧不紧急,以至于一天到头,忙碌不堪而不讨好。我们应该将时间都放在不紧急而重要这块,然后部分放在不紧急而不重要。只有这样你才会不紧不慢把事情做好,而不是要等到变成紧急时,才焦头烂额处理掉,常常又不能保质保量完成。曾经有个时间管理的老师说,如何过一天就是如何过一生。这样的生活长期下去,会让我们的日子过的忙碌而没有目的性,时间久了,人就容易迷失。比如工作上,有个事通常会提前计划好,你需要和同事或者客户说好提交的时间,你不一定马上做,但需要把它分类比如第二类,如果并按照第三代时间管理排序,如果你只有第二类事务,那你就按顺序一个个完成,如果突然接到第一类事务,那就马上当下二类,马上执行一类,以此类推。而我们最终目标是集中精力和时间处理二类事务,不要看着让它成为一类。比如你不注意健身这个二类事务,平时不花时间经营,你就很有可能遇到生病这个一类事务,需要跳下手上事情,赶紧找个医生。最后,恭喜你到达独立期。
然而往往很多人停留在这个时期,比如你可能听过这个人个人能力很强,但是不懂得合作,不合群,把自己限制住,没有得到提升。而他个人也很委屈,那个人明明没有我能力强,为什么升职了。不好意思,你只是很好的自我管理者,却不是成功公众合作者。这是一个协作的社会,木桶原理,也就是短板原理已经不再适用这个社会,你需要关注不是自己的最短处,你需要不断提升你的长板,然后发展成为你擅长领域的最好,自然会有其他领域的最好找到你,那么真的离成功不远。这个是罗胖在得到视频直播例会提到,虽然不长,但非常受用。同样,我们需要突破独立期,到达互赖期,从而走向公众领域的成功。这一阶段的成长,最主要因素是你自己,而不是你父母。三十年前的样子一般是你父母造成,而三十后的样子你你自己造成。所以当你一个大好青年,风度翩翩从大学毕业后的十几年,沦为一个大肚子势利各种社会流气于一身的时候,你应该反省,身体发肤授之父母,怎么被自己搞成这样。然而有的人会说拼爹的时代没有一个好背景。做好这三个习惯,双赢思维,知彼解己,统合终效。双赢思维,已经流行很多年,它被作为口号,深入工作中。书中提到富足心态和匮乏心态的不同,匮乏心态源自内心的不自信,不够自足,自然对外表现出第一个,不合作,不退步。而知彼解己,首先把了解对方当成第一步,然后才是考虑自己,很多情况,我们相反,甚至是只关注自身。这样很多事情变成死结。比如你的孩子准备报考大学,你甚至你的父辈都是常春藤大学校友,你就极力说服你的儿子报考。而你儿子很反感,因为你们彼此缺乏沟通,也就没有很好理解对方,互相的情感帐户没有余额,你会发现你说的你儿子都反对,而他说的你也都反对。而你儿子很有可能真的不报考,他未来的生活或许会很不顺。你需要双赢思维,需要知彼解己,否则两败俱伤。最后这位父亲提出不管儿子做什么决定,只要是他认真考虑过的,他都会全力支持。儿子在得知后,也开始反省自己的感情用事,开始和父亲好好沟通一番,最后儿子在多方考虑下,学习氛围,未来工作等,最终选择父亲推荐那家大学。看似这个决定和强迫的决定一致,但本质却不同,它是双方知彼解己的结果,是一个双赢的结果。最后是统合终效,一加一大于二,甚至更多。然而在婚姻生活中,夫妻生活可能不欢而散。生活中互相责怪,完全不懂求同存异,完全看不到两人的互动,结婚前的情感帐户已经快用完,甚至是信用透支。这需要彼此敞开心扉,朝着共同的生活目标前进,比如信仰不同,那就尊重对方,不去评价谁优谁劣。比如一个吃辣一个不吃,那么我们就准备一罐辣椒酱,喜欢就自己加。我们和而不同,是互补,而不是对立。婚姻属于双方共同的,它发展的不好,肯定不是单纯哪一方的错,应该冷静下来,面对对方,面对问题,把它解决。
最后,不断更新,我们可以为自己,包括这上面说的六个习惯,不断更新,不断调整,思考,实践,再思考。
这本书,强调塑造性格,战胜自己,才能获得成功。由内而外去改变一生。后面会找个时间再读一遍,然后当成一本生活字典一样,不懂就查,查了做调整。希望这本书的精华能真正渗透到自己的方方面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