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小的时候,每天清晨时分都会有一个老爷爷推着木头车,用那种沙哑但是又极具穿透力的嗓音叫卖早点。这个时候我都会猛地下床向妈妈要几毛钱跑出去买一小碗豆腐脑,一定要放韭菜花和香菜,和刚炸出来的脆脆的油条是绝配。吃的时候一定要先咬一口油条,油滋滋的,然后喝一口豆腐脑,豆腐的清香马上充满整个口腔。
但是我最喜欢的还是把油条泡在豆腐脑里吃。脆脆的油条浸泡过豆腐脑之后,变得更有滋味更有嚼头。同样吃法的还有武汉的早点----糊粉汤。记得刚到武汉的时候,我很不幸的犯了胃肠炎。那时的户部巷在我脑海里只是个充斥着令人作呕的油炸味道的小巷。那时闺蜜阿凡只能带着我喝喝小粥,着实也委屈了她。不过在她的照料下我很快又活蹦乱跳了。
在要离开武汉的那一天清早,我们又一次来到了户部巷,专门为了尝一尝阿凡口中那美味的糊粉汤。老板娘用铁勺舀起半勺鱼糊汤放进碗里,再用竹捞子盛上一把米粉,在沸腾的开水锅里烫了几下,就捞起放进盛有鱼糊汤的碗里,刚端上来时可以闻到胡椒的清香,撒上点店家自制的小萝卜,单吃就很美味,不过更妙的是把刚出锅的油条掐成小段泡在里面吃,鲜香酥软,那种味道成了我对武汉最深刻的记忆。
这几年也去过不少地方,特意寻找品尝当地的早点也成了我的习惯与爱好。和小猴儿去杭州的时侯,我们是走到哪就住到哪。在最后一天住宿的时候选择了一家居民区附近的酒店,找到那家酒店的时候我们俩真是意外的惊喜。酒店在一条巷子里,巷子两边是各种卖小吃的店铺,还有很多水果摊、蔬菜摊,叫卖声、唠家常的声音、小孩子追跑打闹的喊叫声,神奇的并不觉得让人烦躁,而是感到一种亲切熟悉的归属感,真真切切的体会到我就在这个城市,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游客,浓重的生活气息包笼着我俩。第二天一早,我俩就迫不及待地去寻找当地早点了。印象最深刻是葱包烩,就是将油条和小葱裹在面饼内,在铁锅上压烤或油炸成饼状,颜色也变得脆黄,配上甜面酱和辣酱,一口咬下去酱香葱香面香,觉得这味道实实在在。
有些味道真是一辈子都忘不了。
我爸爸喜欢吃毛豆,经常自己买来生的毛豆,清洗干净,用八角啊辣椒啊煮毛豆吃。煮时间长一些,让那些调料的味道渗进毛豆里,毛豆也会变得软软的。煮好之后冷却,然后塞进冰箱,晚饭的时候就拿出来,冰镇毛豆就好喽。一颗一颗把豆子挤进自己的嘴巴,根本停不下来。那时候的我对毛豆没什么强烈的感觉,说不上喜欢也说不上讨厌,只是爸爸经常给我们煮,我也就常常吃。但那种感觉自打我来到北京之后就变得不一样了。毕业之后来到北京,陌生的城市,陌生的味道。在租住的地方旁边有一家生鲜店,晚上下班都会去那里买点蔬菜。偶然的一次我发现竟然有卖煮毛豆,当时突然就有种熟悉的归属感。我毫不犹豫的买了一些,回家叫上小猴儿一起品尝。毛豆挤进嘴里的那个时刻我才突然明白,就是这个味道,我是喜欢吃毛豆的,我爱这种食物,也怀念爸爸的煮毛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