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高考又如期到来了。
数以千万计的考生和家长,怀着种种不同的心绪,面对这场意义非凡的考试。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学生和家庭将面临怎样的抉择与道路?
高考的本质何在?
即便进入大学,是否意味着那是奋斗的转折点?
他们又会面临怎样不同类型的挑战?
这些问题,都不是任何个人的观点,能够给出有力答案的。
巴菲特有一句名言说,“最大的风险,来自于你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也许对于高中生和一个个家庭来说,最大的风险来自于对学习、高考和大学的认知。
人们知道高考重要,但高考究竟是什么呢?对这一底层问题的深度认知,也许会改变许多人对高中学习生活,以及未来人生发展的心态。
1、高考的本质是,平等的分配不平等的权利
所有的所谓理想的“改革方案”,必须考虑到国家要动用多少资源来实施,必须考虑一个勉强能让孩子读高中的家庭是否有资源参加这样的考试。
杨学为先生历任高校学生管理司招生处副处长、处长,管理司副司长,1987年至1999年任国家教委考试中心主任,1993年被国务院批准为享受特殊津贴的研究员。2000年退休,受聘为国家督学、教育部考试中心研究员。
在《中国考试改革研究》中还有这样一段话。
杨先生深情的谈到:高考制度是我国最公平公正公开的制度,涉及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一年一度,临近高考,建筑工地停工,高考那一天考场附近交通管制,学生可以免费乘公交乃至免费坐出租车,一切活动为高考让路,这哪里是任何教育部门的力量能够做到的。
高考的本质不是知识问题,而是一项庞大的社会工程。
它必须面对如此幅员辽阔,资源、经济水平如此不均匀的社会现实。任何高考制度的设计都要考虑生活境况千差万别的家庭和学生,能否顺利的参与其中。
高考是最主要的社会地位筛选渠道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李强,在2015年《学习与探索》第二期的一篇文章中用数据说明了《高考与中国社会阶层流动》的关系。
寒门再难出贵子
2011年8月22日,在多数高校已经开学的时候,央视《新闻1+1》出了一期节目——“重点大学,农村生源为何减少”。节目采访了多名教育界专家学者,给出了不容乐观的数据:
中国农业大学这所重点大学,出现了一个变化引起社会的关注,在十年当中,今年第一次出现了农村生源低于 30% 的现象。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刘云杉统计 1978-2005 年近 30 年间北大学生的家庭出身发现,来自农村的北大学子比例约占三成,上世纪 90 年代中期开始下滑, 2000 年至今,考上北大的农村子弟只占一成左右。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社科系,2010 级王斯敏等几位本科生,在清华 2010 级学生中做的抽样调查显示,农村生源占总人数的 17% 。那年的高考考场里,全国农村考生的比例是 62% 。
不仅仅是北大清华,教育学者杨东平主持的“我国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的研究”课题组调研得出,中国国家重点大学里的农村学生比例,自1990年代开始不断滑落。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节目的观点鲜明,有力。
2、农家子弟还能从中获得什么?
显然,对于高考,所有的数据得出的结论是鲜明的。高考是当前,寒门家庭向上层流动的可靠通道,虽然挑战严峻。
3、毅力,预示成功的最强要素
安吉拉·李·达克沃斯,华裔女科学家。她的人生轨迹,是一位典型的华裔女性的奋斗历程。
她是哈佛大学神经生物学学士,牛津大学神经科学硕士,宾夕法尼亚大学心理学博士。
达科沃斯是畅销书作家和TED(technology, entertainment, design,即技术、娱乐、设计,国际著名的TED大会)的著名演讲者。
她是品格实验室( Character Lab)的创始人。
在过去几年里,达克沃斯在宾夕法尼亚大学,任职心理学教授期间,致力于研究毅力和成就之间的关系。
因为这一研究成果对每个人的成长、对每个家庭发展的重要价值,达科沃斯获得美国麦克阿瑟基金会天才奖。
达克沃斯的 TED 演讲被观看了超过一千万次。在 这场演讲里面,达克沃斯指出,要想成功,热情和持久力或者毅力(grit)比智商等其他因素更重要。
4、高考公平之后的公平
我们知道,社会发展的多元化,使得高考越来越不是改变社会地位的唯一道路。
但是作为家庭投资,个人发展投资,高考依然是改变社会地位的性价比最高的道路。甚至对于许多家庭而言,是唯一的通道。
于是,我们再次回到了2000年前祖先对我们的教导。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道德经》。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易经》。
这是所有的学生,所有的家庭,在面对高中、面对高考、面对大学、以及面对人生无数困难抉择时的最高准则。
是毅力,是自强不息,让你的绝地反击不是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