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222 闫安
《企业年金办法》颁布,过往制约企业年金发展的一些突出问题有望得到突破和缓解。但指望一个文件的出台,就可以扭转我国企业年金发展缓慢的现状,甚至因此弹冠相庆,面对“沉重的现实”,显然过于乐观了。
引用一下二十一世纪的新闻报道。
今年是企业年金制度实施的第13年。根据人社部公布的2016年企业年金运营数据,整体而言,企业年金在经过十余年的发展之后,积累基金规模首次冲破了万亿大关,但其增速却创下2011年以来新低。参与企业年金的企业数及职工数仅有微幅上涨,但是增速也均处于近10年最低水平,企业年金扩面几近停滞。基金投资收益方面,总投资收益率跌至2012年以来最低位,固收类和含权益类投资收益率均低于去年数值。人社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企业年金积累基金11074.62亿元,同比增长16.26%。增速创2011年以来新低,仅高于2010年10.9%的增速水平,远低于2008年以来24.9%的平均增速。
同时,2016年参保企业数76300个,参保职工数2325万人,分别同比增长1.06%和0.39%,增幅均处于近十年来最低值。其中北京市、广东省、河南省三个省市的企业账户数出现负增长,下降幅度分为-28.02%、-18.33%、-9.88%。同时,北京市、广东省、河南省、河北省、厦门市参保职工账户数减少,减少幅度分别为-48.97%、-30.08%、-13.96%、-0.83%。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对比人社部企业年金历年数据发现,企业年金覆盖面扩面增速的放缓趋势自2013年开始,从2015年起出现了断崖式下滑,2016年下滑幅度稍有缓和,但保持了下降趋势。根据人社部公布的数据,在企业年金地区分布方面,2016年企业年金资产过百亿的省份除北京市、山西省及安徽省以外,其余均为沿海省份,前10名依次为上海市、北京市、江苏省、广东省、山东省、浙江省、山西省、安徽省、福建省,和去年分布情况相比变化不大。企业年金资产增长较快的有内蒙古自治区,该省2016年企业年金资产达到81.53亿元,同比增长51.19%。与之相反,海南省则出现了-37.51%的负增长,2016年企业年金资产仅5.92亿元。
……
过往,随着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市场机制的不断发展,企业年金的发展暴露出突出问题主要有三。
一是用人单位和职工参与度不高,受益面窄,与养老保险第二支柱的要求不相适应,大多数职工没有补充养老保障。二是待遇水平低,保障功能作用不足。特别是多数退休人员选择一次性领取企业年金待遇,难以有效发挥长期补充养老作用。三是与《机关事业单位职业年金办法》在资金筹集、待遇领取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不利于补充养老保险制度的平衡。
针对三个问题,结合《企业年金办法》分析如下:
一、覆盖面问题。
《企业年金办法》规定,企业缴费每年不超过本企业职工工资总额的8%,企业和职工个人缴费合计不超过本企业职工工资总额的12%。具体所需费用,由企业和职工一方协商确定。
只规定上限,并明确具体所需费用由企业和职工一方协商确定,给予企业自主权,有利于企业根据自己的经济负担能力确定合适的缴费比例。这非常有针对性,因为过往企业年金发展,主要是国企、金融机构等为主。广大中小民营企业参与覆盖不够、不足。《企业年金办法》里规定的上限和协商做法,极端情况是企业不缴费,员工个人缴费。只要不超过缴费上限。这是一大利好。企业年金参与比例与基本养老参与面比例占比过小的问题,有望缓解。
二、积极性不高问题。
根本在于企业年金个人账户所有权和投资选择权的实现,在于收益率。设想,随着与《企业年金办法》配套的《企业年金基金管理办法》未来的修订出台。国外成熟经验的生命周期FOF基金,及投资默认选择权等,也有望引入中国。受托投资的充分竞争,投资选择和生命周期养老目标风险下滑航道投资等,问题有望迎刃而解。
过往企业年金投资不分职工年龄及养老风险偏好的统一委托、短期化,是制约企业年金发展的主因。
三、与机关事业单位资金筹集、待遇领取的一致性。
对比职业年金,《企业年金办法》体现了第二支柱养老的公平性。根本上,两者都是职业养老金。性质一样。待遇领取方式有四种,一次性、分次性、按月、年金保险等。特别是后者,将发挥保险年金精算的优势,可以有很多与养老保障服务相结合的创新空间。如老年康养、医养、老龄消费金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