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鸣凤乔
“舞台小世界,世界大舞台。”在生活中我们常常能够听到这样的话。说的是用于表演的舞台虽然很小,但是它却足够展现人生百态;世界的确很大,但在某种意义上也就是舞台上的一场多幕剧而已。
我们的现实世界是由无数个小舞台组成的,每一个小舞台都是生活的折射。当身边的现实和世界大背景相碰撞的时候,你会想到什么呢?
01
《羊脂球》这本书,社会背景是普法战争。在这场战争中,法国战败,普鲁士军队占领了鲁昂城。有十个身份迥异的人坐在同一辆马车上去逃难,他们分别代表了社会的几个阶层。羊脂球就是这十个人中的一个,而且她还是一个卑微的妓女。
车行至托特镇,普鲁士军官扣下了马车。要想继续上路,条件是要羊脂球陪军官睡一觉。本来羊脂球不同意,可是同车的那些人轮翻轰炸,软硬兼施。为了大家的利益,羊脂球同意了。马车继续上路,可是同车的人像躲避瘟疫一样讨厌羊脂球,大家都愉快地吃着东西,只有羊脂球在角落里落泪。
故事情节并不复杂,却令人回味无穷。这是一篇拷问人性的力作,人性的动摇和软弱,在文中发挥得淋漓尽致。故事在莫泊桑看似不经意的调侃中缓缓展开,在别人眼里天经地义的事情,在羊脂球身上却是一种无奈,是生活的无奈还是命运的无奈,读罢故事,相信读者们都会有一定的思考。
《羊脂球》发表后,首先震惊了法国文坛,同时也受到各国读者的喜爱,奠定了莫泊桑在法国及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其主要原因就在于,莫泊桑善于抓住人类的欲望,剖析人类的弱点。毕竟同情弱者,是人性所趋。无辜的人受到伤害,而真正的凶手却逍遥法外,这是常理所不能容忍的。
在读者眼中,羊脂球就是一个弱者,在欺负她的强者面前,任由他们陷害和打压。她既没有招架之力,也无还手之力,可怜又无辜,赚取了大把读者的眼泪。
作家福楼拜是莫泊桑的文学导师,他赞扬这部作品为杰作。夸赞莫泊桑对现实事物的描写细致精准,入木三分;语言张力发展到极限,给读者带来无尽的视觉意象和心灵联想;特别是对羊脂球的出场和雪景的描写,功力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02
莫泊桑1850年生于法国诺曼底省的一个没落贵族家庭。他出生那年,正好是巴尔扎克去世,他仿佛接过了这位前辈的笔杆,用满怀激情的语言书写法国的现实社会。
这本书是莫泊桑写于1879年的短篇小说,是他的成名之作。那年的一个夏夜,他和五位朋友在法国自然主义作家左拉家的梅塘别墅聚会,商定以普法战争为背景,每人写一篇中短篇小说,结成《梅塘之夜》出版成集,于是才有这篇作品问世。
普法战争是莫泊桑再熟悉不过的了,他1870年到巴黎攻读法学,这时候普法战争爆发了,于是便应征入伍。退伍后,先后在海军部和教育部任职。
尽管这场战争已经过去了快十年,但是莫泊桑对法军战败和家园沦陷的情形依然历历在目,素材的选取信手拈来。
19世纪70年代是莫泊桑文学创作的重要准备阶段,他最突出的文学成就是短篇小说,有世界短篇小说巨匠的美称。
他擅长从平凡琐屑的事物中截取富有典型意义的片断,以小见大地概括出生活的真实。
他的短篇小说侧重于以小见大,用具体事件折射人间百态;构思布局别具匠心;细节描写恰到好处;人物语言准确幽默;故事结尾意味深长……
除了《羊脂球》之外,莫泊桑还创作了《我的叔叔于勒》《米隆老爹》《两个朋友》《项链》等在内的一大批思想性和艺术性完美结合的短篇佳作。在世界小说界达到比较高的成就。
03
《羊脂球》就是一个以小见大的故事,作家把社会大舞台搬到了一辆狭窄的马车里,在空间上进行了浓缩。整个故事的发生、发展和结束在六天里完成,在时间上也进行了浓缩。
一辆小马车上,政界、商界、宗教还有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上演了一场精彩绝伦的“爱国表演”。政界和商界代表的是上层社会,修女代表的是纯洁的信仰,而妓女代表的是社会最底层的人。
一辆马车俨然是一个小社会,它浓缩了社会各阶层,可谓是一个精华版的人生百态。由此我们不难看出莫泊桑的用心良苦和构思精巧。
4
尽管羊脂球成为了时代的牺牲者,但她的牺牲是有意义的。正是她妓女的形象,和那些所谓高尚的人做了鲜明对比,把法国各阶层进行了一场痛快的讽刺和批判。在大是大非面前,表面上她是妓女,但她比那些人还要高尚。
妓女和嫖客在某种意义上变成了一对抽象名词。以别一种方式出卖灵魂的肉体的人也可以称为妓女;以别一种方式霸占别人灵魂和肉体的人都可以称为嫖客。
站在上帝的视角,我们谁的人生不是一场戏,谁不是世界这个大舞台上的表演者。能够在舞台下做一个观众,观看人生的繁华与悲凉,何其幸运!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