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证施治”也叫“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专业术语。它是说,看病开方首先要运用各种诊断方法,辨别各种不同的症候,对病人的生理特点以及时令节气、地区环境、生活习俗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其致病的原因,然后确定恰当的治疗方法。
简单的来说,不同的人得了同一种病症,运用辨证论治,开的药方可能不尽相同,需要结合病人的身体特征,生活习俗等来针对性的治疗。
中医看病,都非常重视“辨证施治”。但在张仲景之前,尚未形成系统完整的一套临床方法。张仲景把自己积累的经验教训进行了科学的总结,才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体系。
近日,中医药文化题材人物剧《医圣》正在河南卫视晚间黄金时段热播。该片由深圳大宅门影业有限公司和仲景宛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摄制。
电视剧《医圣》以张仲景生平为背景,加以艺术创作,讲述了张仲景家族没落后投奔悬济堂潜心学医,历经磨难终成医圣的故事。作品坚持弘扬传统文化,传播正能量,剧中医学故事来自于史书记载以及张仲景后人与传承者的总结。该剧的播出,对于弘扬仲景精神、传播仲景文化、促进中医药事业繁荣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著书立说,撰写《伤寒杂病论》
张仲景出生在动乱的东汉末年,连年混战,人民颠沛流离,饥寒困顿。各地连续爆发瘟疫,尤其是洛阳、南阳,会稽(绍兴)疫情严重。张仲景仔细研读《素问》、《灵枢》、《难经》、《阴阳大论》、《胎胪药录》等古代医书。广泛借鉴其他医家的治疗方法,结合个人临床诊断经验,研究治疗伤寒杂病的方法,并于建安十年 (公元205年)开始着手撰写《伤寒杂病论》。
《伤寒杂病论》系统地概括了“辨证施治”的理论,为我国中医病因学说和方剂学说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后来该书被奉为“方书之祖”,张仲景也被誉为“经方大师”、“医圣”。
张仲景辨证论治的由来
相传有一次,两个病人同时来找张仲景看病,都说头痛、发烧、咳嗽、鼻塞。经过询问,原来二人都淋了一场大雨。张仲景给他们切了脉,确诊为感冒,并给他们各开了剂量相同的麻黄汤,发汗解热。
第二天,一个病人的家属早早就跑来找张仲景,说病人服了药以后,出了一身大汗,但头痛得比昨天更厉害了。张仲景听后很纳闷儿,以为自己诊断出了差错,赶紧跑到另一个病人家里去探望。病人说服了药后出了一身汗,病好了一大半。张仲景更觉得奇怪,为什么同样的病,服相同的药,疗效却不一样呢?他仔细回忆昨天诊治时的情景,猛然想起在给第一个病人切脉时,病人手腕上有汗,脉也较弱,而第二个病人手腕上却无汗,他在诊断时忽略了这些差异。
病人本来就有汗,再服下发汗的药,不就更加虚弱了吗?这样不但治不好病,反而会使病情加重。于是他立即改变治疗方法,给病人重新开方抓药,结果病人的病情很快便好转了。
这件事给他留下了深刻的教训。同样是感冒,表症不同,治疗方法也不应相同。他认为各种治疗方法,需要医生根据实际情况运用,不能一成不变。张仲景系统地总结了“辨证施治”,他的医术大大提高,技艺超群。
至到今日,中医养生都讲究“因人而异”,要先辨体质、再养生,才能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养生方案。
作为扎根医圣故里南阳的中医药企业仲景宛西制药,多年来始终以继承弘扬仲景中医药文化为己任。多年来一直是仲景精神的传播者、仲景产业的践行者,在助力中医药强市建设中积极探索,不断推动中医药事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自2020年8月起,仲景宛西制药发起“三分钟讲透经典”项目。项目通过科学化的研究、科普化的内容、生动化的表现形式宣传经典中药优势病症和优势病种。即运用现代语言将张仲景开启的辨证论治方法,结合仲景六味地黄丸、逍遥丸等经典方剂,手把手教育患者进行体质辩解,普及中医药养生知识,让消费者了解自身体质、懂得选择合适的经典名方名药,仲景“三分钟讲透经典”受到广大消费者的欢迎与喜爱。
2021年更是在“三分钟讲透经典”项目理念指导下,面向消费者推出“仲景健康节”,向大众传播“好体质,养起来”的理念。
围绕“好体质,养起来”,2022春季“仲景健康节”先后在河南、贵州、新疆、湖北、福建、广西、四川、重庆、山东等地正式启动,全国范围内推广中医药文化,助力全民健康养生。
自此张仲景的辨证论治,在“仲景三分钟讲透经典”项目中得到了很好的传承与弘扬。相信通过仲景宛西制药的不懈努力,会有更多的民众参与进来,跟张仲景一起探索辨证论治,了解自身体质,养好身体提高生命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