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的作者是岸见一郎,最初认识他的时候是读了他的《被讨厌的勇气》。
至今我还记得阅读这本书的场景,那是过年的时候,我在家里烧火,当我看见那本书名的时候,我很好奇,为什么要取这样一个名字?
读完之后,我才发现它对我的心境有了很大的改变,我变得不再迎合他人了,更多的在乎自己的感受,心瞬间就觉得轻松。
时隔三年再看他的书籍,我就好像碰见一个老友,而这个老友又冲击着我对于育儿的看法,让我有些育儿观点找到了源头。
这是最让我欣喜的。
1.孩子的行为是无法被预测的
作者刚开始养孩子的时候,也跟大部分人一样什么都不懂,换尿布,喂奶粉这些事统统不会。
后来妻子上班了,而他因为是老师,时间比较自由,孩子大部分时间就交给了他。
起初他还能应付,上班的时候请一个人照看一下,下班的时候就自己照看。
但后来他自己照看小孩的时候,也像很多父母一样,不知道怎么养育自己的小孩。
用父母的方法吧!自己太小,不太记得,用书中方法,孩子的行为又无法预知。
后来,有一次他儿子失踪被找到后,他才下定决心学习心理学。
也因此开始了自己独一无二的养育之路。
其实,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发现作者也像大部分父母一样,遭遇过各种各样的情况。
孩子小时候,不懂得怎么换尿布,喂奶粉。
孩子上幼儿园了,又不得不遵循幼儿园的时间,提前赶到学校孩子。
在这里,我最认同的一点是:孩子的行为是无法预测的,就算你的心理建设做得再好,也有经常妥协于各种突发情况。
就像我们自己带孩子,孩子上学,就不得不考虑找一个跟孩子上学时间同步的工作,不要加班了,就算五点下班也觉得太晚。
这就是带孩子的无奈。
2.爱和技巧,缺一不可
作者认为只有爱或者只有技巧,都不行,必须二者相结合。
只有爱,你可能会陷入一些育儿陷阱。
就像我,不知道控制情绪的重要性,尽管我爱孩子,却也无能为力,特别是孩子调皮捣蛋的时候。
只有技巧,没有爱,会让孩子感觉不到爱。
就像我们学过太多育儿技巧,但用起来太生硬也不行,孩子会过度依赖父母。
到这里作者才说出自己育儿的最终目的是希望孩子能够自立。
看到自立,我十分赞同作者的这两字。
因为我一直以来想的也是让孩子长大后能够自立,有自己的想法和思想。
就像书中说的一个故事:
他小女儿上幼儿园的时候,从来没让大儿子去接她,两人是互相约好地点碰面的,尽管如此,小女儿也没有迷路。
他就得出了一个结论:没有依靠的人才更自立。
说到没有依靠,我想了一下自己的经历。确实是这样,因为我是家里的老大,妹妹小我太多,因此从小到大我都比较自立,就算一个人在外地,也能适应的很好。
3.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
作者认为每个孩子行为背后都有原因,而不是为了为难父母。
因此,他认为教育孩子就要从小处着手,面对不同的孩子要说不同的话,做不同的事。
这一点我十分认同。
就像我儿子,他喜欢拼积木,这一点,他比其他人都有耐心。
而邻居家的儿子,则喜欢下象棋。
每个人不同的经历,不同的爱好,造就不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