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深化依恋理论的临床维度:互为主体性和关系的视角

什么是互为主体性?人际关系中互为主体存在的状态和我们—主体存在的状态。指不同心灵之间的共享互动与传播沟通。主体的共存状态共同的利益的共同主体化(没有主体和客体,也没有目的不用手段)

可以把依恋理论视为一种关系的理论,是关于内在世界、防御和心理病理学的关系理论。但是它不是一种临床的理论,虽然它对心理治疗有非常巨大而丰富的启发意义,其中有两点指向了互为主体性和关系的视角。一、是发展从根本是一个关系的进场。一定要从关系方面来构想心理治疗。(在临床治疗中,关系很重要,有好的关系才有好的治疗效果。有的医生虽然在我们看来技术一般,但和病人关系好,来找的就多。用同样的药,效果就好,心理治疗师更是这样。)二、由于非言语互动位于发展的中心,心理治疗一定要找到入口,从中进入患者无法用语言触及的过去和潜在的体验的领域(非语言相对语言来说也可以说潜意识比意识的内容对于患者来说更重要)。

超越单人心理学

单人心理学:一个人被分析的心理学,从个体出发,解释个体心理心理现象与人际心理现象或者说是自驱力而不是关系。而双人心理学是从人际出发解释个体心理现象和人际现象。

在Main和Fonagy 研究安全依恋的前语言期和关系上的源头时,差不多在同一时期,不同学派的精神分析师也观察到,患者在治疗中的体验的性质,取决于每时每刻治疗关系的性质。关系取向的、互为主体的、或者建构主义者只有治疗搭档双方共同创造的体验性现实的情境中,患者的“心理现实”才有可能得到富有意义的对待。治疗师不见得比患者更有能力把个人的主观性放置在咨询室门外,也就是说他们做到中空,但似乎无用,而且是反治疗性的,治疗师“无法减少主观性”的现实让她没有资格成为真相的仲裁者,治疗师的权威来自他不动情感地保持客观性的能力。和患者一样,受到亲密关系汇总无法避免的条件限制。这些条件叫“彼此交互的影响。”

互为主体性被定义为“关系中两个人在意识和无意识的主体性上彼此交互的影响。”

范式转换——又叫典范转移,又称范式转移。可以铸造原始范模或DNA模板的性质转移。

1、治疗师有情绪或主观性是有好处的,赞成治疗的U盾欧元轮,拒绝任何标准的技术,对有意的自我表露选择性地开放,以及认为聚焦于移情和反移情的活现不仅是领悟和新的体验的关键途径而且是他们潜在的障碍。

依恋和互为主体性:交汇而又互补的理论

患者和治疗师不可避免地施加彼此交互影响,我们作为治疗师对患者也有需求,譬如在经济上的依赖,自恋的需求,我们需要感觉自己是好的,无论就个人还是专业而言。患者的好转让我们对自己的工作感觉有意义而有成就感幸福感,有胜任感。对我们的学习成长更有动力。能帮助自己感到安全(我对这一块没感受)。

互为主体性理论不仅强调了彼此交互影响的不可避免性和普遍性,而且也给治疗师提供了方法。从而对共谋或者冲突给予合作性反应。这种共谋或冲突是每一对治疗关系的标识。这些方法的核心在于认识到我们在关系中的嵌入性,会不可避免地产生移情—反移情的活现,依次反映出患者和治疗师最初是 无意识的、相互重叠的需求和脆弱性,互为主体性理论对活现的处理方法,基于对传统的分析性建构进行彻底地重新思考而来的。

1、治疗师的个人参与:这个理论从关系的角度来重新定义移情、反移情、阻抗和中立,让治疗师的角色人性化,增进了对患者的尊重,有助于依恋关系的发展。书上229页第二自然段患者的、对治疗师的看法在此时此刻是有据可依的。反移情表示出治疗师对患者不可避免的主观性的反应,但仍然是能提供足够信息量的反应。反移情能进一步推动治疗性的紧张,也会阻碍这个紧张。阻抗是沟通而不是对抗。我们真实的个人参与,情绪的反应和不可避免的主观性绝对不是干扰,而是每一个成功心理治疗的重要特征。我们共同创造一个关系,而这个关系本身可鞥呢是治疗性改变的主要推动力。互为主体性理论对单人心理学和弗洛伊德理论是反对的,因为很多情况无法操作而且是反治疗性的。自己的主观性不可能消失掉。在心理治疗中,一个更包纳的关系能够生成更整合的内下世界,而当一个关系无法容纳全部范围的体验时,则会促成儿童形成以接力为标识的内在世界,促成成年人维持这样的内在世界。(举例:我的老师段老师,在跟她学习三年沙盘,感受理论并不是很强,她自己有时候都说不知道患者是怎样好的,但我观察,她的包容性和共情能力特别强。)

2、整合、解离和多元性  不安全依恋个体的多元工作模型,主要说他们具有形成作用的关系没有给体验留出空间造成的结果(迷恋型太近了骄纵,而冷漠型太远了太严厉。)体验因此不得不被解离。这些解离的体验被防御性地排出在自我的、占主动的感觉之外,但也可以说在这个过程中它们得以保留,虽然是以一种未经发展的形式得以保留。(安全型依恋有足够的自由的空间)。我们有多少个关系,就有多少个自我。每一个自我对应一套不同的感受、记忆、态度和冲动;同时,大部分的人都有能力维持一个单一自我的“适应的错觉”,这样的一个自我是流动的,而不是固定的。它在不同的人际关系情境中呈现出不同的状态。自我获取自己体验的特点是什么。举了一个例子,异常慷慨和替他人着想的年轻女性,实际上是在童年不得不压抑自己的愤怒,而无法控制对孩子的愤怒而痛苦,治疗的任务就是去整合这种自相矛盾的体验,膨胀了的善良和被否认和解离的愤怒。解离的含义奇异是意味着防御性地修改自己不复存在。其二解离是指一个人把跟日常所见的自己不相容的体验分裂出去—这不是我。解离的程度越严重,自我的感觉就越矛盾、越不连贯,更加不稳定和更加混乱——多元化的自我之间就缺少沟通。书上233也第二自然段。安全和关系对解离不同的解读。

重新思考传统的建构:心理治疗的民主化和治疗师角色的人性化

在传统的精神分析去向—高度权威大家角色,这个角色含有的父母色彩由于患者的依赖而被夸大。传统中假设临床工作者享有特权,拥有观察和理解的客观性,而患者的观点会不出所料地被无意识的需求、防御和幻想所扭曲。

而心的范式——使治疗关系民主化,挑战了治疗师的不劳而获的权威性,给予患者更大的可信度,也会让患者将治疗师体验为新的依恋对象,也体验为安全基地。这种取向降低了心理治疗中患者被婴儿花的风险。并不意味着治疗师不具备专业性或权威性,治疗师在治疗关系的情境中,随着患者熟悉的体验模式和互动模式的出现,对它们进行识别、探讨和转化,而成为这个过程中的专家。从护卫主体性的视角来看,这个过程取决于治疗师对患者的敏感性,也取决于治疗师的识别、反思,以及理想状态下,改变自己参与到关系中的具有特征性的方式。这种“自我反思性反应”能够通过以下方式得到促进,即把传统的单人的建构,比如移情,重新放置在双人的情境中,说明患者在关系中的方式、治疗师在关系中的方式,以及两个人之间的互动。就像双人舞,是协调、共进退。

一、重新定义移情。通过移情,患者有潜在的可能去体验、理解和转化他们与自己和他人相处中最成问题的模式。当这些旧有的痛苦到无法解决的困难,在跟治疗师一起时重新出现了,患者就得到第二次机会,可以修通让人困扰的、熟悉的情景,而且现在也许能解决它们。

最初的移情,是患者把在童年时期与重要任务的关系中体验到的感受、想法和行为置换到治疗师身上。患者过去的经历在当前的这些表现,被认为是完全沿着由过往历史多决定的逻辑而展开,跟治疗师的实际存在产生的影响无关。治疗师是空白屏幕,患者移情投射过来。患者没有能力准确地把治疗师当做一个真实的人来感知。但是从关系的视角来看,治疗师的作用某种程度上就相当于一个没有特点的人体服装模特,任由患者给它穿上移情的衣裳。对与此相关的信念进行了研究,即可以预期患者在治疗师的动机和态度上的看法是不可靠的,这一研究结果十分明确的表明,患者对他们分析师的反移情的感知,常常比分析师的自我评估更为正确。

我理解这一段的意思1、在精神分析的移情和反移情他们扭曲了一些事实加入了很多臆想和幻想,有时候让患者产生所谓假性治疗。而互为主体性,移情不再被扭曲,而是趋向以习惯性的方式去体验一个关系,而不是脱离了治疗师的实际情况。在这个框架里,移情也是被分析和建构。

1、我们也有潜意识,所以也要对自我觉知的程度持怀疑态度。而且要把患者做为潜在的合作者,来帮助我们识别出我们察觉不到的自己的某些方面,也就是说患者也给我们带来成长。

2、在技术吃呢个面治疗师是开放的,这种开放性、包纳性让解离体验的整合成为可能。它能推动通向领悟的探索,并且对于一些患者来说,也能推动构成矫正性情绪体验的合作。

3、在移情和反移情的处理上,可以把内心的困惑和患者讨论,听听患者的解释,鼓励患者猜测治疗师对患者的体验。也就是听听患者的想法和感受。举了一个例子,新的范式不仅鼓励一种欢迎的、尊重的和共情的姿态,而且也为我们留出空间,在表露反移情体验看上去能有所帮助的时候,想患者表露我们的反移情体验。

二、重新考虑反移情

反移情反应属于关键性的材料,这些材料出现在精神分析疗法中是无意识的“接受器官”,因为它在面对“患者正在传递无意识”。通往患者解离体验的重要通路,而心的范式,反移情是与患者关系中持续性的特点,是另一条通过无意识的捷径。在心理治疗的互为主体的取向中,反移情的全盘概念——治疗师的主观体验既是资源,也是阻抗——承担着绝对中心的角色。

经验丰富的治疗师之所以通常能更加有效,不是因为他们已经修通了更多的反移情,而更少把反移情活现出来,而是因为他们对反移情没有那么防御,并且在修通患者对反移情的反应方面,他们对自己的能力更有信心。

三、重新考虑阻抗

书240页——241页划线的部分。

四、重新考虑中立

书上241页划线部分。

互为主体性对临床技能的贡献

互为主体性的理论引起了重要的临床上的创新,提高了我们在关系领域理解和干预的能力,依恋关系是心理发展得以发生的主要情境。这些有利于治疗关系的创新,其标志是治疗关系的包纳性、转备好修复关系中的破裂,以及有效地协商冲突和差异。这些创新有助于治疗师获取患者的非言语体验,并增强他们心智化和觉察的能力。聚焦于移情和反移情的活现是互为主体临床取向的中心。要让治疗能够有所治愈,治疗师和患者都必须能够有所改变。对持续发生的活现有所觉察仍然是重要的,这种活现可以被意识化的程度,成为完成治疗任务的关键情境,活现在觉知之外被自动化地展开的程度,会成为领悟和新体验的障碍。

然后举了一个例子,说明活现有其、、相当不同寻常的黏合力。我们治疗师也会跟患者卡在里面。我们需要一遍又一遍地调动出觉知,并发起去修通这些活现,以便让一些意想不到和有所帮助的事情发生。一种力量把我们拉向活现出来自己这一方的移情——反移情构造。另一种力量是相对的“客观性”能够有力推动我们进行理解,而不是屈从于这种拉力,或者条件反射性地防御它。

自我表露

外显地表露我们的想法和感受,可以帮助患者识别和“承认”他们之前赶到需要否认或解离的体验。要让儿童认识自己的心智,她需要另一个人的心智,关系取向的治疗师观察到,要让患者整合被否认的想法、感受和欲望,他们需要治疗师的心灵暂时地容纳他们自己不能忍受的体验。在治疗关系的设置里,患者“未经思考的已知”可以寄居在治疗师的心中。要把这些可能的困难变成治愈的机会,我们需要在某些特定的时候从或活现中“把自己解救出来”否则有的只是未经加工的体验,而没有有益的理解,也需要在其他时候“把自己加入到”活现中。以免“只有理解,而没有活生生的体验能让情绪的学习成为可能。活现是我们能和患者一起思考、感受或互动的自由程度方面,把体验用语言表达出来,往往可以打破活现的咒语,让我们能以更大的自由度、真实性和清晰度来与患者相处。当我们感到跟患者距离远,不断地感到范围、困倦或者梳离——当持续的活现具有太过模糊的特点时,那么向患者表露自己的体验能令一种死气沉沉的互动活跃起来,有助于让潜在的活现呈现出来。

自我表露也能向患者提供一个模型,包含很多我们希望治疗过程中提升的能力如安全依恋的反思性能力,觉察的能力。能深思熟虑思考自己体验的治疗师,能质疑他而不是取其表面意义的治疗师,能悦纳不同解释的治疗师,就是在具体地示范出心智化——这种能力是根据塑造体验的变化中的心理状态对体验作出反应。同样地,治疗师能够对自己此时此刻的体验不加防御地讨论,同时鼓励患者做就同样的事,会引发出不加评判、以当下为中心的觉知,这种特性是觉察姿态的标志。最后,自我表露也让患者可以看到他们对治疗师的硬性,患者因此可能看到自己对别人也会有所影响。

互动矩阵

没有标准技巧手册,完全取决于对于跟某个特定治疗师一起工作的某个特定患者而言,什么是起作用的,当搭档双方的感觉同步的时候,他们会融合得如此流畅,以至于他们之间的互动看上去相安无事,相反不协调突显了互动,让这些高度紧张的议题成为绝对的中心。需要协商(混合着共情、解释,以及治疗师有时的自我暴露)来恢复治疗搭档双方的平衡。产生安全感因素不在于完美而顺畅的互动,而在于(不可避免的)破裂和随手的修复这样的重复体验。

分析的第三方

患者和治疗师的互动产生一种充满潜意识的氛围。可以说悬浮在空气中,这种主体性地创造出意义的氛围就是第三方,第三方渗透和塑造两方互动的体验。留意我们自己与患者有关的体验中最微妙的方面——包括那些身体的感觉或游离的想法,他们常常被当作注意力分散或是专注于自恋的证据而忽略——可能是通往患者的危险情感和解离的心理状态的关键。第三方的痕迹提供了进入潜意识的另一扇窗户。

互为主体的视角对依恋理论的贡献

在活现和自我表露之间,关系取向的治疗师靠什么来打发时间,如果互为主体和关系理论这个观点是对的,即真实的矫正性情绪体验有一部分来自我们掉进处于觉知之外的活现,并且最终让自己脱身出来。治疗师有潜能成为新的依恋对象,发展出新的依恋模式。依恋理论把关注焦点放在治疗师为提升患者心智化能力所做的努力上,这种努力通过配对链接提供一个安全基地,并伴随着一种交流,表达出对患者“有意图的字条”始终如一的觉知,即便那个姿态是新生的。首先心理治疗所发生的通常都是互动的产物,是有意识的意图与治疗中的体验之间的互动,这种体验是非预谋的,不经意的和被无意识做驱动的。第二对于治疗师内隐地提供新的依恋关系,患者在对此加以利用方面常常是矛盾的。第三,患者经常不愿意或者没有能力把自己体验中的重要方面表达清楚。

关系视角通过活现,治疗师成为患者世界的一部分,治疗师以情绪上直接的、无须借助语言为媒介的方式,能够体验和了解患者。也拓展了依恋理论对“敏感的反应性”的理解,除了推动共情和调谐之外,还强调被理解和被抱持方的深刻感受,不是提供患者我们以为患者需要的努力。再者互为主体的取向强调通过活现来认识到,当患者有机会利用治疗师可能尝试提供的共情和容纳——新的依恋的时候,患者所体验到的冲突。最后换位主体性理论为依恋理论天价了相互性和对话的重要性,患者担任多元角色,包括治疗师的顾问,内隐地将患者作为治疗师体验的解释者,可以从中获得的帮助是非常巨大的。

依恋和互为主体性理论有协同增效的作用,也有汇合之处。都是认同亲密关系是人类最初被塑造的熔炉,无论是爱还是心理治疗,早期的情绪伤害都可能得到治愈,都强调完全属于语言领域之外的关系体验。互相补充,变得完整。互为主体性理论填充依恋理论里没有充分发展的临床方面。反过来,依恋理论对互为主体性理论在发展和诊断维度上的深化是不可估量的。这两个理论是天造地设的婚姻。

我读完这章的收获:心理治疗师和患者像两个人在跳舞的感觉,有时候是协调的,共鸣的,有时候可能就踩着脚,但踩着脚也是往前舞的一部分,在流畅和冲突中得到包持和容纳,从而建立安全基地,得到疗愈。心理治疗师又像是画家,能画出什么样的画,来自于体验和灵感,但无论是什么,体验和感受很重要,还有体感,就是患者带给你的感觉。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6,482评论 6 481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8,377评论 2 382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2,762评论 0 342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5,273评论 1 279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4,289评论 5 373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9,046评论 1 285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351评论 3 400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988评论 0 259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3,476评论 1 30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948评论 2 324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064评论 1 333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712评论 4 323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261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264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486评论 1 262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5,511评论 2 354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802评论 2 34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