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感恩罗伯特老爷爷,今天在工作坊上讲的话让我很触动。
很遗憾,今天只听到了罗伯特下半场的课,一是因为自己的拖延,反思一下自己,出门拖延症,这是我的一大毛病,必须改。另外一点,是自己的从众心理,看到好些同学都没有去听课,加之听说可能跟课程跟我们走过的三阶段无异。有时候我们太容易听信他人意见,课程到底好不好,不能道听途说,而要自己亲身体验。
当然更加重要的原因是,自己对刚刚恢复的状态的不自信,怕好不容易被调整回来的积极能量被这个场拉到一个未知的方向。
但是,不管怎样,我还是想去见见这个老先生。下午只听了三个小时,但我仍然收获颇多,尤其是当我看到罗伯特对生命的热爱,对生命的重视,真的如春天的一缕阳光,让人感到温暖。
关于第三阶段,对于感召这一行为之所以怨声载道,是因为“They do it because you value their life. They didn’t do it because you don’t care about their life.”(他们之所以去做,是因为你诊视他们的生命。他们之所以不做,是因为他们感受不到你的关心。)”
说到这里,很多人点头表示赞同。是啊,谁都不愿意被当成工具。
其实作为一个管理者和领导又何尝不是这样呢。员工或者下属愿意跟着你,因为他们信赖你。一家一家好的公司,有很好的公司文化,注重员工的发展,尽可能给他们提供机会,培养他们的才干,时刻让员工觉得自己就是公司的一部分,有一种归属感和荣耀感。
另外一点,是让人感觉到他很特别。他讲了他在一次破产后,短期受雇于另外一家公司,公司老板让他去参加培训,培训导师如何让他产生受重视的感觉的。300人的会场,他坐在最后一排,培训师课后走到后排去跟他打招呼(因为罗伯特本人在行业也有一定的知名度),还请他到办公室喝咖啡还有甜点,他受宠若惊。
每个人都希望被“特殊对待”,让他觉得他很重要。给他足够的关注,让他有受重视的感觉,哪怕是一个小小的问候,熟悉了以后,拉一拉手,拍拍肩膀。
最厉害的感召让他感觉他的生命被赋予了重大的意义。也许这就是为什么一阶段会有那个捡海星的故事了。
再说三阶段感召的问题。他再次澄清了感召的概念,个人成就、社会服务和感召一样都不能少。并且要同等重视。不能达成了个人成就和社服只是淡淡地一语带过,完成海星和资金就敲锣打鼓地嘉许,有误导学员之嫌。
听到这些,我看到观众席中有不少人也在点头,估计他们也在反思。也许各培训机构是时候反思一下,他们是不是像他们承诺的那样,同等对待学员的三方面呢,还是只顾着自己的目标呢?说好的共赢呢?
“Whatever gets measured gets done(只有被量化,才能被达成)”罗伯特说到这里就没有再说下去,但是我却可以从他的话里面听出来他没有说的那一层意思。
我想关于个人成就和社会服务这一块是很难衡量的,或者说平台没有花心思在如何考核这两项上。而罗伯特本人说的是三大支柱是同等重要的。
他举了一个日本学员来他公司工作,最后成为他们公司最出色的导师的故事。当时他濒临破产,那个学员之所以愿意到平台来工作,是因为这个课程修复了她与父亲的关系。罗伯特自己也说,这个课程救了他一命。由此可见,一个人心甘情愿在一件事情上不求回报地付出,是因为他看到了做这件事情背后的意义。
工作坊以一个“The gift you are”结束,每个人闭上眼睛,听着优美的歌词,感受自己就是天赐恩物,去发现我们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我想,这,就是一堂生命教育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