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安合隆中学 田海燕
这篇文章一直以来一课时学完,但不包括这次。原因有两个:一是学生他真不懂,一是我真尽量说英语。
我不能强求。学生要打破自己,我也要适时打翻自己的习惯方式。即使方式正确,但要读懂你面前的孩子那无奈的眼神。我适时调整。
话面场景分四个镜头,前两个镜头的内容学生通过自读两遍,跟我读两遍,然后回答我提出的问题。在巡视中我不再行色匆匆,不太关注课的进程是否完成,而是关心孩子的反应,期待范围能大一点。当学到一半的内容时,我发现如果继续阅读理解的话会有些仓促和匆忙,另外一直这个方式教学的话也少了些挑战和趣味。我当即决定把学完的两段中重点词句一起帮助他们积累一下。完结,下课。
第二课时继续,我换了方式。我以前一贯的方式。
学生自读最后两段,跟读两遍,然后再快速读一遍。
之后我在黑板上画出了一个无字的框架图。
通过对整体和细节的提问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了学生的理解情况。
What do people think of the restaunt ?/And why?/So What shoud you do if you go there?
接下来让学生根据图示和原文片段内容介绍这一饭店(2分钟)。
李硕同学参照书上内容进行了表述,基本完成。我提示了两处:一是乐队表演/演奏用动词play (孩子主动求助的),一是说饭店很火,然后就要结束,我追加了一个词so...,孩子补充说so go there earlier to get a table.
宋秋如同学只参照了图示进行了整合,先总体概括interesting and busy.然后分别做了原因说明和补充,逻辑清晰,层次分明。无需我再雕琢。
细碎的信息分布有些凌乱,问答式只是理解了针对性的问题,换一种方式的理解后是否就有片段或篇章式的意识?从问答的单句到细节的理解再到整体的概括,读~说~思~述,化碎为整,读写顺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