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冬的午后,阳光充满温暖的关怀。
独坐窗边,能看得到远处的湖水静静地舒展在蓝天下,那“雨霁桥”的影子倒映在湖水中,娴静安然……
这样的午后,一个人,最适宜茶的相伴。
起身至柜前,取出名曰“如玉”的,那一饼珍爱的普洱熟茶。
“如玉如玉”,光是看到这名字,便感觉一定要温柔以待了。
珍之惜之,准备泡茶之前,净手、焚香,只为了认真地与她相对一次,真诚地与她交流一回。
轻解绵纸,那细嫩、匀整、紧实的条索,那金黄与黑褐相间、鲜润的色泽,让心中涌起的不仅仅是美好,还有对精心以待的制茶人的感恩。
为这如玉,复从阁中取出同样珍爱的建水小壶:她的色泽泛着古典的美,她的形态小巧玲珑、柔和圆润;触摸她的手感,竟亦是如玉一般的润。两条红顶小鱼,在荷旁嬉戏,灵动、自如……
美器,好茶,夫复何求?
120毫升的小壶,按100ml水:7.5g的熟普茶水比,取茶9克,七分整三分碎。
静候水沸,温杯烫具,待“如玉”由茶荷款款步入壶中,心下满是憧憬与期待。
提壶注水,是柔中带刚的力量,为她洗去凡尘,又恐惊扰了她多年的“美梦”。
这茶与水的初次相遇,是怎样的机缘与等待?而恰好,我在。
这一刻,我“听闻”了茶与水的“对话”。
“等遍了千年终于见你到达,等到青春终于见了白发,倘若能摸扶你的双手面颊,此生终也不算虚假。”
再提铜壶,定点低注,徐徐入水,温柔以待,轻声唤她慢慢苏醒。
第一泡出汤,入高岭土白瓷杯,那陈香、木香早已丝丝袅袅在空气中散开,而杯的玉润之白与茶的红艳明亮,竟是相得益彰,让人不胜欢喜。茶汤入口,带着枣香,味蕾瞬间激活,而舌间更是快速生津,和着茶汤一起滑入咽喉。
第二泡第三泡,汤色红浓,金圈突显,在午后的阳光里,散发出如琥珀般的光泽。而滋味,更加香醇浓厚,“温润如玉“,那在口中丝滑的感觉如轻风抚过绸缎一般曼妙。
至第四泡,身体已微微出汗,入口的茶汤,饱满却不张扬。杯尽闻香,深深吸入,让人不由得闭上眼睛,那杯底的香甜,如花似蜜,沁人心脾,直教人沉醉其中,不想自拔。而呼吸自然地转换成腹式呼吸,全身舒展放松,眼、耳、鼻、舌、身、意,只在当下。
行至第五泡,仍是低注入水,注后即出。在那红浓的汤色与醇厚的滋味中,不觉思绪游离:想到能成玉者,必历风雨华年,是人、是茶皆经岁月的洗礼。及至“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的豁达境界,亦离不开岁月的打磨。这如玉,不负年华不负卿……
一泡一泡,由淡而浓,再由浓至淡,不觉间,已至十二泡,我的本意,真的是想看到她最后的“素颜“,而她油润鲜活,方寸不乱,依然惊艳。
我想这“如玉一般“,不仅说的是茶性,还是人性。
“如玉”之茶,必是美、润、柔、顺,至臻至醇。
“如玉”之人,必是仁、智、谦、和,德高通达。
我的名字,即是美玉,感念父母在我入世之初,就已心有所寄,而潜移默化,做一个“如玉之人“,也成了自己一生的希望与不懈地努力。
玉,历久而弥新,相信在以后的岁月中,“如玉“会不断的给我以惊喜。而我,亦要不断修为自省,希望终于可以,不负她的“等待”……
注:“如玉”吴啓英茶窖茶,2006年茶菁,2014年5月压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