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个個故事
村东头
1
记忆中,爷爷奶奶最喜欢听戏唱戏,就是现在的秦腔。
我们村最出名的戏【火焰驹】。一盏高挂的油灯闪着长长的火焰照在夜空中,秦腔人物或端坐对话或驰骋斗打,形象有趣、唱腔优美、生动传神,十分好看,这是爷爷奶奶的记忆。
偶尔
村长会请一些人来放电影
尤其是在夏天
2
夜色还未完全落幕,家禽还正在喂食,村东头的喇叭便开始通知。
今晚村东头放映电影了,请各位村民自带板凳,准时来观看。
街坊四邻收拾好灶台边的琐碎,便开始奔走相告,呼亲唤友。消息传播的速度,绝不亚于现在的微博微信。
田里干农活的、树荫底下拉家常的、小孩儿写作业的,这时候的心早就被看电影这件事儿给带跑了。
当然了,我的心也早就飞到村口去了。
准备好自己的小马扎
拿上零食
出发
3
这时就会看到爷爷一手拉着奶奶,一手拿着两个小马扎,嘴里喊着liliwa,快到东头占一个好位置去。
小时候发育快腿长,跑的比男孩子都快,这个光荣的任务就被我拦上,他们在后面慢悠悠走着。
村东头是我的母校,李十三小学,放电影是在学校的操场进行。所以萦绕出来的那种电影的氛围是极好的。
找到位置,就扎根了,不要移动,画个圈圈表明主权,等爷爷奶奶来了便安心坐好等待着。
那些放映的人一般都开着大卡车来,下车后拿着幕布还有各种道具,开始布置场地。
那时候要是有手机我就能给大家插入一段视频看看那时候的我们爷孙仨了。
看着那些人一点点搭起的场地,总觉得一场战斗的气息已经蔓延开。
幕布后面的世界
是不是
和电影一样
这个时候再去环顾四周,已经聚满了黑压压的人头,在黄色灯泡的映照下,人群的攒动竟有了舞厅的氛围。
大家看定位置后,拿出自己准备的板凳,蒲扇,瓜子,小孩子的哭闹声,拉家常的窃窃声,嘈杂的笑声,交织成最美妙的电影前奏。
一台咯吱咯吱摇着的老式放映机开始将一束光芒投射在雪白的电影幕布上。
几乎是一瞬间,人群的各种声音安静了下来。
印象中放的次数最多的就是飞夺泸定桥,红军在爷爷奶奶奶心中就是天一样的存在。
看到20几名战士在枪林弹雨中仍旧匍匐向前,子弹打倒了一个个瘦弱的身体,后面的却仍旧英勇前进的时候,人群中有人已经泪流满面。
奶奶说红军以前来过我们村,她还给红军做过鞋子,缝过衣服。奶奶也掏出手帕,悄悄拭去眼角的泪,爷爷聚精会神,拳头紧握,摇着蒲扇的手也定格在半空中......
红军
在我记忆中
是英勇无敌的存在
在爷爷奶奶的熏陶下,从小对红军的有着无比崇高的敬畏之情,红歌也会唱几首,后来音乐老师教的红歌,是那么标准的音调,却再也唱不出奶奶歌声中对红军的爱。
每次放映结束,大家都依依不舍离开,刚刚还安静观看电影的场景,又瞬间变得嘈杂,睡着小孩又被惊醒开始哭闹,小板凳的碰撞声,激情澎湃的议论声,再一次交织成一曲很奇妙的夜间交响曲。
星星似乎也在呼应着大家的热情,一闪一闪的眼睛,点缀着整个夜空,刚刚睡着的乡村又被无辜地吵醒。
我还很精神,爷爷总说我是夜猫子,吆喝着我快回家睡觉,洗漱完,明天还要早起上学呢。
如今
爷爷
再也不叫我起床了
爷爷拉着我的小手,奶奶早已经回家铺好床,准备好洗漱的东西,等我们爷孙两回家。
梦里泸定桥的勇士们向我招手,我一腔热血的加入了战斗行列,以后叫我小红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