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刷微信微博还是看简书,我们都会不自觉的带着一种猎奇的心态,总是想在别人的世界里或周围的世界里了解一些新鲜的、有意思的东西,因为我们大部分的生活和时间都是不断重复着同样平淡无奇的事情。没有人会愿意花哪怕一秒的时间去听你讲述那些平淡无奇的故事和人人都懂得的人生道理。在这个信息碎片化与个人原子化的时代,我们无法拼接出一个完整的思想,也讲不清楚一个好的故事。我们总是习惯于聆听别人的故事,观看别人的表演,寻找新奇的事件,来填充我们看似丰富多彩而日渐空虚的生活世界和内心世界。
上面这些文字的意思是,我想写的和正在写的这些东西其实是朴实无华的,可能会让读者感到失望或后悔点进来,但是请不要忘了这种平淡的生活才是我们人生的常态,我认为真正有品位的生活就是会慢慢品尝平淡的滋味,一味的去追求新奇和刺激只会让我们的内心更加的空虚。做学术的人最大的一个毛病就是想写一些有文艺气息的文字的时候不经意间把它写成一种理论分析性的文章,我明白人生是由一半的必然和一半的偶然组成,生活是由一半的理性和一半的非理性组成,所以我现在写的和以后写的文章是由一半的逻辑和一半的非逻辑组成。学术的文章最忌讳用“我”字,因为“我”字代表的是一种非常主观的,没有根据的论点,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所谓的那些客观真理其实都是人为建构的。我想在简书里写一些关于“我”的文字,正如梭罗在《瓦尔登湖》的开篇所指出的那样,“无论什么书都是第一人称在发言,我们却常把这点忘掉了”。
实际上,我开始玩简书才几天,感谢我女朋友的推荐。她建议我把我的所思所想写一写,不要搞学术搞成书呆子了,她说的非常对,一切脱离实际生活的事物不是装逼就是浮云。我想把现实生活中各种小事用心灵和文字记录下来,这也许是一个挑战,但是我还是相信笛卡尔的那个哲学——我思故我在。高中的时候我喜欢写一些小短文和现代小诗,因此班里的女同学都叫我“诗人”。那时候我是一个处在青春期的多愁善感的小少年,如今想起来有些幼稚,有些忧郁,甚至有些可笑,但谁都不会否定那个年纪特有的单纯,执着和叛逆。现在上研究生了,我感觉除了读书我已经失去了生活的很多技能,就连最基本的写作能力也在不断退化。如果一个读书的人感觉到自己的写作能力退化的时候,那真的是一件非常绝望的事情了。
我想找回自我,找回生活,找回离我越来越远的青春时光。失而复得的东西无比珍贵,但是一定要懂得如何珍惜与爱护,重拾少年时期的梦想,我一直认为我对文字很敏感。这是我在简书上写的第一篇文字,也是五六年来第一次写随笔,杂乱无章,姑且取名为“导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