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到季老的《人生的境界》这本书,是五一小长假的最后一天的下午,我一个人坐在家里的沙发上,翻开文章的第一篇,就被季老深刻而又幽默的文风吸引到了,便没能停下来,直到天色渐暗,才不得不转移阵地,在书桌旁边打开台灯接着看。
这位耄耋老人的人生是充满智慧的,我辈年轻一代,因阅历学识不足,到底是无法望其背项,还好我们可以从大师的一文一字中,虚心学习,望能得其一二,便已心满意足。
老实讲,季老的这本文集里面,让我深受启发的挺多,但印象最深刻的还是他关于人生,关于文字,以及关于怀旧的解说。
关于人生
季老这一生中经历颇多,见多识广,行走江湖多年,识透芸芸众生,却依然对人生充满希望,饱含着对善的追求。
我们生活在一个新的年代,在这个年代里,强调的是个人成就,所谓成功,总是与金钱,名利,权势挂钩。平凡如我等小市民,与家人朋友谈到人生的时候,离不开几个关键词:钱,房子,车子。似乎没有了这些东西,我们的人生就不完满,可谓革命尚未成功,同志尚需努力。
对比之下,季老的人生当中,对话的更多的是庭院中的丝瓜,楼前池塘的季荷,以及家中的白色波斯猫,不知有多诗意。
人生之美,何其之多,而我们却着眼于那些与美完全不搭界的东西,倒也是一叶障目。
或许只有我们也等到看尽繁华的时候,才明白人生最重要的意义吧。
今天早上跑步的时候,遇见一位老太太,坐在树下的长凳上,看着我们跑步的样子,一脸安详,不知那会她在想些什么,但我却是爱极了这幅画面。
于是在想,当我老了之后,会不会也如她一样,在这样一个有着微风的清晨,坐在树下,耳边鸟叫,身边花香,满头银发在朝阳中,闪着光亮。只是平淡地回想起人生中的某一个片段,笑意会不自觉地浮上脸庞。
关于文字
都说文如其人,季老的文字如同他的人生一样,洒脱,干脆,却又带着些小情怀。
我是极喜欢这种风格的。
在《生命冥想》中关于学习英文的情景,我仿佛随着他一起看了绛紫色的芍药花在夜色中摇曳飘香,难怪此情此景能伴随他一生。
在《人生随想》中,我仿佛看到了那个霜叶般的老年人,看红叶读华章,我也陡然觉得这个老人真的美,哪有半点迟暮之态。
在《死的浮想》中,我仿佛也能感受到被两个水泡扰乱了思绪而爆发,回想这一辈子关于死的记忆,不管换谁应该都难做到“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吧。
文字之美,在于抒发内心真实的感受,更难得的是,透过文字,能让读的人身临其境,感同身受。看季老的这些文章,就好像随着他一起,看他看过的风景,见他见过的人,甚至能感受到他内心的感受,以及他对某件事情的态度。
我们现在的人,对于文字的拿捏,远没有前辈们的慎重。我们对文字应该心怀敬畏之心,这样写出来的东西,才能更加准确地表达我们心之所想,才不至于词不达意。
毕竟方块字是我们的独有瑰宝,文字的世界于我而言,就好像小朋友的乐高一样,是一个充满创意和新奇的世界,我愿与文字为友,书写属于自己的篇章,当然不会有季老的优美,但也希望能自成风格,留待以后老了,再来看看自己写的文字,到时怕也会感触良深吧。
关于怀旧
一个九十多岁的老人,他身边的亲人,朋友,一定是一个个或早或迟地离他而去了。
我尚年轻,经历过的生死离别不过一两次,一次是我爷爷在我读六年纪的时候,因生病无法治愈而离开了我们,我那时还不懂事,只知道爷爷在最后的时刻,睁开他混浊的眼睛,最后再环望了一眼屋子里的所有人,他的子孙们,才咽下最后一口气,离开了我们。而我印象最深的是,从不表露情绪的父亲,那天偷偷把脸上的眼泪抹去。
还有一次,是我少年时代一个非常好的朋友,因为车祸而永远地离开了我们,我在电话里听到这个消息时,正在办公室上班,我就那么当众嚎啕大哭起来,内心的痛无法用言语表达,脑子里全都是前一个星期告别时,我与他互相回头微笑的情形。
至今,我依然会在某些特定的时间,回忆起爷爷和好友的音容笑貌,仿佛他们才刚离去没多久。
失去亲友的感觉的痛,是人世间最沉重的痛。
季老这位长寿之人,面临的生死离别,到底比平常人要更多。且不说自己婶婶老祖,妻子德华,女儿婉如。单是我读他的悼念朱光潜先生,悼念冯芝生先生,怀念胡适先生,表面上读来就像是和我们平静地讲一讲他们的相识相往,但那种骨子里透出来的怀念,我也是能感受得到的。
我们都是常人,我们对过去的人或物,总会有一种特别的怀旧之情,不管是季老这种大师级别的人,还是我这种平常小百姓。
我坚定地相信,每一个人读季老的这些故事,都会有自己独特的感受,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些感受会让我们受益良多,所以,不如你也和我一样,翻开这本书,来读一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