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终于通过审核,成为了会员,最近因为不忙,有想写的欲望,却不知道要写什么。脑子像电影一样闪过很多人、事和故事,但因为涉及别人的隐私,一直没动笔。
午休时跟朋友聊天,她说她每天太忙了,从早上5:30一直忙到晚上10:30。其实我挺佩服她的,在我眼里,她很努力,对生活充满热情,但始终悲观。她努力生活,不幸看透真相,看透真相所以觉得没有希望,可尽管觉得没有希望,还是要继续努力生活。已经形成闭环的日复一日,她看不到能让光照进来的缝,所以觉得无聊,无趣,无味,无用。但最让我感动的是,她再忙也能保持读书、写作的习惯。她看很多心理学、哲学方面的书,写路边看到的花和窗外滴答的雨。她说只有读书才感觉精神丰盈,只有写作才感觉生活可期。一个人若思想太过深刻,容易悲观,所以抑郁症患者多敏感但都很聪明,也所以幼稚儿童欢乐多。每次和她聊天,我都由衷感慨,骨子里这么绝望厌世的人,是什么支撑她保持对生活的热情呢?昨天聊完天后,我突然想到:难道是读书和写作?读书纳新,写作吐故,一进一出,就像一种生态平衡,于她而言,或许就是最合适的“精神维稳”。
梁晓声曾说过,小说里的人物,先有自己的个性、精神、经历、故事等,然后才凑成一个名字;生活则不然,都是先有人物姓名,之后他的性格和人生才慢慢铺陈在别人面前。我脑海中的很多人物,真实存在,名字后面都跟着一长串的故事。因为是先有名字才有故事的,所以不是小说。生活中的那些人儿啊,总归要比小说里的角色生动活泼些。
我上面提的这个朋友,她的故事比小说精彩,虽然我不能说她的名字。我流水账一下她的“前半生”吧,朋友有个青梅竹马,两人情投意合好多年,可青梅竹马认定我朋友只适合谈恋爱,过日子却不是良配。家中为他另择贤妻,他欣然接受。刮骨剜肉之痛,总得借助一些外力来承受,朋友于是学会了放肆跋扈、抽烟酗酒,她遍体鳞伤,还一气之下与他人奉子成婚——带着对青梅竹马的念念不忘,至今未能释怀,心里的那根刺深入血肉,她不敢拔,关键是不想拔。虽然也曾在后来的某些时刻后悔过草率步入婚姻,可她也很清醒,自己与青梅竹马终是抽刀断水。这“后来的某些时刻”,尤以老公因赌博借下好几百万债、她也连带着被黑帮跟踪追债为最。刚开始,她以为老公只借了二十万,后来说是五十万,再后来,她恍过神来:事情一定没那么简单。她押着老公跪在公公婆婆面前,逼他坦白,他依然含糊其辞,直到黑帮拿着砍刀和借条上门,那时债务加上利息已经上千万!千万!远远超出了普通人家的可控范围,算是捅破了天。之后一段时间,朋友成了黑帮电影里的角儿,隔三差五被尾随恐吓,后来只能带着孩子去乡下躲避。这破天的窟窿怎么补?公公出面,以黑治黑,谈妥了还款数额(全部本金加少许利息),然后卖掉一处房产,又跟亲戚借了些钱,终于摆平这事。朋友也是精明伶俐,在此期间与老公办了离婚手续,还巧言令色迫使黑白通吃的公公分了她一套房,小归小。不得不佩服,她对人生和人性的拿捏,厉害了。再之后,她便开始了自己下半场的单打独斗:短短四年的时间里,把那套分得的小户升级成了郊外的别墅,外加老家一套商品房,还摇上号买了车,有了自己的存款。对了,她还有一位感情深厚、相交多年的伴侣,两人从开始的分分合合,到后来的日渐相契,守得了如今的不离不弃。
昨天感恩节,朋友说他们一起吃了晚餐。这倒让我想起了《欲望都市》里说的:“没有错误,哪来的人生。如果不偏离轨道,或许就不会坠入爱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