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明的是,年老昏聩的伏允没那么大胆子,干出这事儿自然又是听了邪臣天柱王的蛊惑。
但这并不重要。
现在,这是政治事件,是国与国之间的对话,而这种对话,要么诉诸外交,要么,诉诸武力。
在政治上有一句话很有名——武力是政治的延伸。
而现在,是军队说话的时候。
自从贞观四年灭了东突厥之后,大唐空前强大,四方纷纷宣誓效忠,已经有段日子没有活动过筋骨了。
在顾全了最后一点面子,又派出十多批次的使者交涉无果后,李世民决定拿出点干货,跟吐谷浑重新认识一下。
当时鄯州刺史李玄运由于经常被吐谷浑欺负,虽然拿他们没办法,但却看出了吐谷浑作案的手法。
原来,吐谷浑地处高原,地广草肥,空气稀薄,天然环境造就了一批中原所没有的良马,由于地处青海附近,故得名“青海骢”。
此马是吐谷浑马种与波斯良马混交而生,日行千里,有“龙种”之称。
吐谷浑的军队就是靠着这些“龙的传马”而屡次抢劫得手并顺利脱身。
李玄运向李世民进言,趁着这些良马聚集在青海放牧之时,轻骑追上去,必有大获!
李世民是爱马之人,自然知道这些龙驹对于军队的价值,毫不犹豫就制定了作战计划。
贞观八年六月,李世民钦点左骁卫大将军段志玄为西海道行军总管、左骁卫将军樊兴为赤水道行军总管,率领边镇驻军和契芯、党项部对吐谷浑展开远征。
这是一次以抢劫为主的计划,李世民的目的很简单也很明确,好东西要大家分享,你抢我的粮食和钱财,我抢你的好马,礼尚往来,这叫以其人之道还制其人之身。
段志玄是李世民帐下的悍将,兼有勇略,对于一次以抢劫为主的任务,李世民还是很放心的,但李世民万没想到的是,这一次自己选错了人。
十月,大唐军队便与吐谷浑军队相遇,以段志玄的勇猛和指挥技术,只要是在战场跟他对上面,一般二般的人大多是没什么好下场的,更何况现在他手上是天下最强悍的军队。
战斗过程毫无描述的必要,只说结果。
“破之,追奔八百里”。
谁破谁,谁追谁,自然无需赘言。
到目前看来,一切进展顺利,顺利得像是来观光的。
而事实也的确如此,以吐谷浑的武力,在大唐的家门口最多也就是搞个抢劫,真干起来是扛不住的,这叫癞蛤蟆爬到脚面上,不咬人,可它隔应人。
段志玄一口气追出八百里,前锋离青海湖三十里,一步之遥。
而青海湖畔就是吐谷浑数以千计的良马,只要段志玄催马一跃,这次的战略目的便可达成。
这一趟任务,等于是公费旅游并附送军功给他了。
然而,面对近在咫尺的成果和唾手可得的丰厚利息,向来胆大包天的段志玄犹豫了。
这就是军事统率和偏将的不同,如果是尉迟敬德或者是秦叔宝,估计早就扑上去分红了,但在三军统率的段志玄看来,这一切太顺利了,顺利得让人感到不安。
也许如果这一次的领导者不是他而是别人,如果这次仅仅是做为一个先锋将军,没准段志玄也就杀过去了。
但这一次不同,他是老大,他要对整个军队负责,要对皇帝的信任和士兵们的生命负责,要对大唐的颜面和自己身上的责任负责……
段志玄认为这很可能是个圈套。
于是他下令停止进军。
有时候,一个人背负的东西太多,就可能失去最原始的判断力。
如果一个人的水平达不到的话,那么在理智与目标之间,不应该有过多的附加。
也许,段志玄就应该做一个急先锋。
李世民对自己这个手下的定位,是有问题的,他确实高估了这位爱将的军事素养。
对于段志玄的决定,副将李君羡并不同意,当然,他也没有时间去跟上司争论,战机稍纵即逝,李君羡亲率精骑展开追袭,终于在青海湖南面的悬水镇追上吐谷浑军队,一战之后,大败吐谷浑军,俘获牛羊两万多头,青海骢却没有到手。
在段志玄停下的短短时间里,吐谷浑撤走了放牧的良马,失手之后,战机已无,这一次的战略目的宣告失败。
段志玄的战果让李世民很头疼,谁都知道,这是个让人哭笑不得的结果。
吐谷浑是摆明了不给面子,而段志玄又打了这么一个不疼不痒的仗,罚吧罚不得,赏又不值得赏。
更重要的是,吐谷浑几乎没有什么损失,只是一场有惊无险的游戏而已,如果不彻底让他们知道痛,以后这西部边境恐怕就别想有安稳日子过了。
李世民决定,再搞一次,而这一次,不再跟上次一样玩闹了。
关于出征的人选,李世民心里有人,但是,他又不好意思去找。
贞观四年征战突厥之后,萧瑀状告李靖在打败突厥之后纵兵抢掠,要求对其惩办。
虽然李世民置之不理,并且不允许任何人告李靖的状,但李靖深知为人臣如走钢丝的道理,自灭了突厥后便低调做人,贞观八年十一月,更以脚疾为由辞职休养,上交了所有的兵权以让李世民安心,因此李世民特赐给他一柄灵寿杖。
段志玄回来之后,李世民发现对付吐谷浑需要一个能从大局出发去领军并且拥有准确军事判断力的将领,于是很自然地便又想起了李靖。
但李靖已经六十四了,腿脚又不好使,此去吐谷浑山高路远又缺氧,比当年征讨东突厥更艰险,李世民实在是开不了口让他知道。
按李世民的意愿,如果是李靖自己要求挂帅,那就最好了。
于是,李世民耍起了滑头,他故意对身边的大臣们感叹:“要是由李靖来做统率那该多好啊!”
李靖虽然已退休了,但却是“退而不休”,人在家中,却依然心系国运。
李世民的口风很顺风地传到了他耳朵里,一腔英雄气概的李靖二话不说就去找房玄龄表态:“我虽然年老,走一趟还没问题。”
明明白白让房玄龄去代自己请命。
凭谁问,将军对镜愁白发?几多回,梦里犹闻边陲箫……
上一章节:笑侃大唐(一一三)
下一章节:笑侃大唐(一一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