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批复政协委员——“禁止使用QQ或微信布置家庭作业”
为什么要禁止?因为使用手机软件布置作业增加了家长的负担、容易在学生中加剧“手机滥用”。为什么是QQ和微信?因为二者在现今家校沟通中使用最多。“家庭作业”具体指的什么,有没有清晰的界定?教育部没有做出明确规定。这条规定何时开始执行又如何进行监管?没有明确的答复。规定反响如何?冰火两重天。
根据以上问题,我是否可以理解为,教育部的减负手段和互联网时代的特征产生了根本性的矛盾。因为任何一个熟知社交传媒的人都知道,这样的规定对互联网软件没有任何效果,而且仿佛与互联网时代的精神背道而驰。
之所以说教育部的规定没有落实的可能,首先是因为技术手段欠缺。在一个私密的家校群中,聊天内容每日更新不计其数,发言者错综复杂,又没有监管者(警察),要实现行政命令只能靠老师自觉和家长监督。在某种程度上这很像在广州城内全面控烟,试问有可能吗?再者,互联网软件如此之多,今天我用QQ,说不定明天我就用人人、用钉钉,教育部明文规定点名两个软件,过于死板僵化。而这条规定在法理上也是有问题的——没有对“家庭作业”进行定义,没有说明“布置”到底包不包括完成作业的全过程,也没有明确责任主体和处罚措施,很容易造成误判:比方说我家长告诉我刘老师布置我们在简书上写文章,于是我现在正坐在这里写时评,那么是否算违规?违规的是我、我家长还是刘老师?
从出发点来说,教育部要给我们减负,想了很多这样的办法,作为学生我举双手加双脚赞成;但作为一个半吊子模联人,我的直觉告诉我这似乎跟国家和社会发展的趋势不太相符。马克思说,科技发展导致的生产力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根本因素。而当前互联网教学的应用,即使还处于低级的QQ布置作业阶段,也像工业革命伊始的蒸汽机一样,体现了全新教育形式的可能——互联网与大数据整合教学,代表着全新的教育理念——个性化而高效率的人机交互,这与延续了两千年的书本加笔记加板书的教学是截然不同的。不说QQ省了我们多少时间,现已有的网校、电子教学(包括在简书上写文章)已经极大降低了教育成本、促进了教育的高效、均衡和个性化发展,更何况未来还要发展到AI教学的高度。如果教育部能采取合理引导的方法,那么带来的绝对不是学生负担的加重,而是学习效果的提升。
当然,教育部出台这个规定,是考虑到社会对“防沉迷”的诉求,之前的“校园禁用手机”也基于同样的考量。且不谈这个规定对防沉迷的作用,但大家都知道,单纯将手机从学生身边剥离是治标不治本的。学生不用手机玩游戏,难道也不用手机查英语单词?学生在校不玩,难道回家真的玩手机?作为作为学生我们有老师约束,难道将来走上社会也需要警察约束我们不玩手机?生在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这个时代的教育承担的重要任务就是教会学生与手机等新技术共生,教会他们拥有不沉迷的心理,而不是教会他们“畏机如畏虎”。因此教育部实际上更应该开设“手机课”“互联网技术课”,而不是禁止用QQ布置作业。
借用一篇论文里的话讲:“(对于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新兴的技术)治理应当适度控制, 保持权力的谦逊。对于技术的进步与市场的创新, 有时需要时间和环境去试错、去调适……正所谓, 物竞天选, 优胜劣汰。激烈的行业竞争, 丰厚的市场利润,都是治理秩序的非体制保障因素。【1】”我认为这不仅适用于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更适合于它们的老祖宗——正在将社会翻个底朝天的互联网。如何实现教育和电子的平衡与共同发展,这个问题要继续考验教育部了。
【1】 庞金友.AI治理:人工智能时代的秩序困境与治理原则[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8(10):6-17.
高一一班 王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