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如何品酒更有文化底蕴?
【知·食】的目的,是将准确的、真实的、纯粹的饮食内容推给真正喜爱吃食的你。
我是裸食,愿你喜欢。
【题记】
或许你能判断出,眼前的这杯酒……
是用人工采摘的带露葡萄酿造,
还是抠脚大叔用脚踩的方式破皮。
然而明眼人都知道,只要知道酒水产地,想想当地的葡萄采摘和破皮方式就可以了。
《知·食》推出《法国》连载专题,以法国料理为主题,跳出单纯的味觉感受,与你一起探讨法国饮食与文化的演变、艺术和美食的盛宴;在口腹之欲以外,不仅是味蕾的惊喜,更是精神的欢愉……
不知道点品酒历史,如何装得了一手好逼?
【品酒的历史】
葡萄酒的酿造,至少可以追溯到古埃及时期。
早在西元前二世纪,葡萄酒就已经是罗马贵族的高级饮品。
所谓“贵族”、“高级”,聪明的你一定知道:
那时候起,除了满足味觉的享受,葡萄酒已经成为彰显社会地位、炫耀财富的利器。
上层人士追求的目标是:生产优良的葡萄酒自用,如果还能外销最好。
这意味着掌握了有逼格的知识技术,还能有丰厚的收入来源。
一句话,葡萄酒能让人能有尊严的赚钱,有逼格的活着。
也就是说,葡萄酒可不仅仅是喝喝而已,还有宗教(领圣餐)、医疗的作用,甚至能区分社会阶级。
套用一句话,“喝什么酒就是什么人,或者想成为什么人。”
14世纪,就已经通过葡萄酒的品质来制定价格。
1322年法王查理四世,颁布了葡萄酒经纪人(Courtier)法规。
可见,当时葡萄酒已经是法国的重要产业。
然而,要想喝到一瓶高质量的葡萄酒,并没有那么容易。
酒水的质量与果实的品种和生长环境有关,
酿造工艺和过程也非常重要,
甚至保存方式的影响也很大。
果汁发酵成酒精,转化的过程并不稳定。稍有不慎,就很容易受细菌污染而变质。
18世纪,在玻璃酒瓶的制作工艺改良之前,酿好的酒只能储存在橡木桶中。那时候酒水还无法久放,一不小心就过了保质期。
高品质的葡萄酒产量很少。这么贵重的酒水,自然只有贵族才能享用。
一般人嘛别想太多,喝点兑水的普通酒就好咯。
后来,饮酒逐渐成为生活的乐趣。贵族和富裕人士开始在住处设置酒窖,举行餐宴时提供私藏罕见的珍贵名酒。
直到1970年代,法国非专业性的品酒风气才逐渐盛行。可能的原因是:
战后的经济复苏,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重视饮食的品味。
以及葡萄酒产业的发展进步。
至于三五好友相聚举办品酒会,或参加品酒课程,在葡萄酒的历史中那是相当晚的事情。
法国大革命时期为了实现商业自由化,曾短暂的废除经纪人制度。但之后的掺假问题也层出不穷。
1813年,拿破仑签署创立了巴黎品酒师协会(Compagnie des Courtiers-Gourmets Piqueurs de Vins de Paris),负责贩卖前品酒,以此确认葡萄酒的品质。
【酒评的历史】
那么问题来了!酒质的分级如此重要,是时候该酒评登场了。
品酒,是酿造者辨别酒质、酒水分级的必要步骤。
为了把逼格发挥到极致,很有必要来一些品酒的专业术语,再建立个葡萄酒的分级制度就更完美了。这种观念,逐渐扩展到高卢地区(裸食注:今天的法国)。
从13世纪开始,法文中就出现了很多形容葡萄酒的字汇。
从颜色到香气,从滋味到整体酒质的描述都有。比如:
Amoureux(爱恋的、钟情的):早在15世纪的时候,就开始用这个词形容酒质顺口好喝。
16-17世纪,随着农业的进步,出现不少关于葡萄种植和酿酒的研究著作。比如,
红酒因含有单宁而产生的涩味口感(Astringent)和酒体(Corps)等词,大致都出现在这个时候。
据说,形容酒质顺滑(Taffetas)、丰厚的余味长久(Drapé)等词,就出自哈伯雷(F.Rabelais)的名著《巨人传》(Gargantua,出版于1534年)。
18世纪末,启蒙时代的科技进步,尤其化学理论的发展与酿酒的过程关系密切。
1793年,法文的专业品酒人(dégustateur)一词出现了。
许多专业品酒用字,比如外观(Robe)(含色度、亮度、澄澈度等)、香气(Bouquet)……等词,大约从18世纪沿用下来。
19世纪中期,巴斯德(Louis Pasteur)发现了微生物(裸食注:酵母菌)促成发酵的原理。对于葡萄酒产业发展有极大帮助。
日益增长的内需和贸易出口需求,促使葡萄酒产量的增加和品质的提升。
想要更好的溢价?自然要提高酒质的专业品评。
是时候建立专业的葡萄酒品评术语了~
1816年出版的《葡萄园地形学》(Topographie De Tous Les Vignobles Connus)中,首次出现了精确定义的葡萄酒专业术语名单。其中的九十个词目中,大约有五十个与味觉有关。
直到1896年,才有较重要的术语出版《葡萄酒代理商手册——字典》(Dictionnaire manuel Du Négociant En Vins),其中收录了大约两百个与味觉相关的用字。
20世纪后,法文品酒术语的数量大量增加。尤其1960年后,随着种植和酿造技术现代化,专业术语的分类更为精细。
恩格尔系数降低了,吃饱喝足的人们开始对饮食讲究起来,品酒也变成了一种时尚。
品酒不再局限于专家的品尝和讨论,葡萄酒从精英阶层扩展到普通的业余爱好者。抱着休闲娱乐、求知装逼的目的,各种品酒会、相关课程层出不穷,成为一种不管经济、社会、文化等角度,都不能忽视的重要饮食现象。
1972年的《论品酒》(L’Essai Sur La Dégustation Des Vins)中,专业术语部分收录了大约900个词目,其中有470个都与品酒的感官感受有关。
20世纪末,葡萄酒专业人士写了大量酒评相关的资料。他们重视的是术语代表的酒水知识,而非词汇本身的意义。
有大量的品酒术语字典,可以选择。
各类葡萄酒相关的出版品或网站,也常会附上专业词汇解释。
当时唯一由非葡萄酒专业人士写作的,只有1984年出版的《葡萄酒与酩酊用字》(Les Mots Du Vin Et De I’ivresse)。文中用语义学的观点,探讨字义演变。而且用相关的文学作品举例说明。
2007年的《葡萄酒用语字典》(Dictionnaire De La Langue Du Vin),应该是第一本以严谨语言词汇学观点介绍品酒术语的作品。
书中收录780个与视觉、嗅觉、味觉及整体感受相关的词目,而且特别注明了相关感官分类。
【酒评分类】
酒评的书写,是一种将品酒感受转换成文字的叙述。
一般会出现在各种书报杂志、酒水指南、商品目录中。
内容上,通常会有以下描述:
一般会有对酒水的视觉、嗅觉、味觉和整体的感官评论;
可能也有价格、品种、产区、酿造者,甚至酒肴搭配建议等相关内容。
专业的酒评,大多遵守固定的顺序,用精准而明确客观性术语。
非专业的爱好者酒评,大多比较随意、更加主观,很少用专业术语。
法国著名的葡萄酒研究学者葛利耶(Gilbert Garrier),所写的名著《葡萄酒社会与文化史》(Histoire Sociale Et Culturelle Du Vin)中,将各种专业性杂志和书籍酒评分为四类。
第一种客观节制(La Sobriété),客观的反映酒质。
第二种实用取向(I’utilité),描述酒质与价格、搭配的菜肴等。
第三种平淡技术性取向(La TechnicitéFroide),用专业的词汇分析酒质。
第四种抒情热烈(I’enthousiasme Lyrique),用生动的笔调描述酒质甚至酿酒者的背景,但关键字仍然使用专业词汇。
【酒评顺序】
有木有感觉有点复杂?是的,不复杂如何变得专业?然而,还是有简单的规律可循。
不管怎么分类,这四类酒评基本上都遵循视觉、嗅觉、味觉和整体评论的顺序。
少数酒评可能会从整体评论开始介绍,但一定会按照视觉、嗅觉、味觉的程序进行。虽然有时视觉和整体感觉会被忽视,但嗅觉和味觉的感受一定会出现。
因为品酒的过程,最常规的顺序是这样的:
主要用的感官,无非是眼睛、鼻子、嘴巴。
步骤也大多是,先用眼睛观察、再用鼻子嗅闻,最后入口品尝……
整个过程循序渐进,品酒用语也相应的分为视觉、嗅觉和味觉三大类。
由于生理构造中,口腔和后鼻腔相通。葡萄酒入口后,味觉和嗅觉的感受可以综合讨论。
通常口语和书写酒评,大多按照这样的顺序进行,最后再加上整体评论。
想要在品酒的路上升级打怪,成为20%专业人士中的佼佼者。深入的理解品酒专业词汇,这些书籍或许是不错的选择。
SO,你喝的这杯葡萄酒,有木有抠脚大叔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