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一张全世界都曾经看过的图,不管是挖矿还是挖井,就在距离终点的时候,就差那一步,很多人选择了放弃。
这图一般用来说坚持的,但我今天却想用来形容看《非暴力沟通》这本书的朋友们。
就差那一步,你就发现了“非暴力沟通”的秘密。
1
《非暴力沟通》太有名气了,以致于只要想学沟通的人,就不得不看这本书。
因为作者马歇尔博士创造的那么多“奇迹”的沟通结果,让所有人都觉得震撼!
比如说:
在仇视美国的国度里,得到民众的接纳和喜爱;
受邀化解了黑帮之间枪战的危机,还成为了黑帮头领的顾问;
调停相互仇杀的原始部落之间的争端等等。
这简直难以想象!
在很多人心里,这些事情得有德兰修女一样的品质和声望才能做到。
然而《非暴力沟通》告诉我们,这样的沟通很简单,是有一个模型的。
很多人津津有味地把这本书的前半部分看完了,也就是掌握了“观察+感受+需求+请求”这四步,就以为自己懂了,能用了。
然后,在生活中,却发现处处碰壁。
看到同事桌面乱七八糟,过去说了他几句:你桌面也太乱了吧!收拾一下吧!
估计会闹别扭,因为你不是他上司。
非暴力沟通告诉你,要说出自己的观察,加上自己的感受,沟通自己的需求,并且请求对方行动。
所以标准答案是:我看到你的桌面上的东西很多,我很难受,因为我是个重视办公环境整洁的人,所以请你把东西收拾一下,好吗?
大部分人确实这样做了,然后就会发现,没有效果,对方还是那个样子不为所动。
然后就开始质疑,这个方法有用吗?经过一两次之后,也就再也不用了。
2
我刚学非暴力沟通的时候,也发现了同样的问题。
反正就是一个套路嘛。
直到我开始学习教练技术,想要发挥亲和力,推动双方关系的时候,我才惊讶地发现,原来我忽略了关键!
教练技术有个技巧叫3F聆听,
从聆听中觉察对方的事实,感受和意图。
我认为意图从需求而来,所以实际上这个技巧和非暴力沟通是一样的。
原来《非暴力沟通》的后半部分才是重头戏啊~
你能够从对方的表达中,听到对方背后的需求,才能真正地非暴力沟通。
《非暴力沟通》前半部分四个步骤的解读,只是前菜啊,主菜在后面。
我最近的教练文章都写了一些教练的对话。
其中你会见到,我最常见的做法是,
当对方说出一些事情的时候,
去感受对方的感受,
然后说
听起来你……(心情:难受、纠结、痛苦等等),是吗?
会出现两种情况:
1、对方肯定。
那么很好,对方觉得你理解他;
2、对方否定。
那也很好,对方会说出他真实的感受。
这个时候,依然不要做出任何建议,继续地聆听。
聆听是一种疗愈。
昨天我的文章《讲再多道理,员工也听不进去》,
就是关于聆听的。
聆听很重要,但是需要耐心和时间。
80%的人就死在这一步上了。
做不到聆听,沟通都是扯淡。
因为,聆听到了感受,才能聆听到对方的需求。
学员:我想知道我接下来做什么工作比较好。
光年:听起来你有点迷茫,是吗?
学员:是的。我不知道要不要换行。
光年:什么原因你要聊这个问题?
学员:我爸一直说我这个工作不怎么样,浪费时间。
光年:听起来你有点纠结,是吗?
学员:是啊,我爸总是对我指手画脚的……(沉默)
光年:(陪伴,不说话)
学员:我希望他能认可我,不要干预我的人生。
光年:你需要证明给他看,是吗?
学员:对,我要做有成就感的事情,证明给他看!
光年:什么样的事情,让你有成就感?
学员:手绘!
不少学员会和我提出,聆听到对方的感受,好难。
其中一个原因是,
没有体验过对方的体验。
很多电视剧里有这样的桥段,王子或者公主离开宫殿去到了外面,看见了别人的痛苦,只会哈哈大笑。
没有体验过穷困的人,没办法理解那样的自卑;
没有体验过失去至亲的人,说不出那种痛苦;
没有体验过背叛的人,展示不出那样的暴怒。
那是不是代表我们要把对方的经历都体验一遍呢?
no!
3
主菜也要有火候才好吃。
而这个火候,指的是自我觉察。
你看大热的《情商》系列书籍,里面说了关键,情商高的人,都是自我意识高的人。
自我意识就是自我觉察。
聆听很难的关键原因是,
有些人很难聆听到自己心里的声音,链接自己的感受,缺乏了自我觉察。
在DISC里面,D和C特质的人特别需要突破这点。
因为,他们更关注的是事情。
不管对方的事情我们有没有经历过,但是情绪的表现都是一样的。
痛苦、纠结、难受、伤心、迷茫等等,哪一个人没有体验呢?
只是,我们把自己的感受丢了,忽略了。
有学员说,我哪有时间去管自己的感受;
还有学员说,我都不知道用什么词描绘我的感受。
是的,当我们的情绪上来的时候,能用一个词来表达自己的心情,就是一种自我觉察——我现在很难受。
而如果我们能透过这种情绪,进一步觉察自己的意图,就能找到需求了。
我很难受,因为我需要被重视。
只有我们真正了解自己的感受,能够觉察自己的需求,才能够体会他人的感受和他人的需求。
4
最后总结一下:
《非暴力沟通》是非常重要的沟通技巧。但不是平铺直叙地用四步法想要去搞定对方。
关键在于及时觉察自己的情绪和需求,然后探索对方的情绪和需求,再去进行沟通。
回到开篇的案例,如果看到同事的桌面很乱,让自己不舒服的话。
首先要迅速地自我觉察。
我的情绪是什么?
难受。
为什么难受呢?
因为我觉得在公司里办公,大家都应该搞好桌面的卫生。
良好的环境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我能舒适的工作。
接下来觉察对方的情绪和需求。
如果我提出了请求,对方会有什么情绪?
可能会抵触我,因为这不是他的需求。
他也习惯了这样的桌面。
那他的需求会是什么?
他的需求可能是高效地工作,或者是被老板认可。
那我是不是可以结合他的需求,去和他沟通呢?
A:亲,是不是很忙啊?看到你都没时间收拾桌面了。
B:唉,没办法,老板工作催得紧,查阅的东西多,只好这样了。
A:嗯嗯,是的,看起来你很累的样子。
B:是啊,确实。
A:提醒一下,老板也很注重整洁,你这样的桌面,他可能会皱眉头哦。
B:啊,谢谢提醒。
讲道理总是很简单,庆幸的是,我每天都在做教练。
修炼之路,漫漫修远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