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石刻雕塑中透过体积、面、色度、色相光影现象看到的线,充分反映出塑造对象或需要表达对象的情绪内容,是三维实体和虚体空间的二维表现形式,变化多样独特,线条美带有很多内容,需要提炼简化。在很多绘画作品中通过线条直接表现的线条美也十分庞大壮观,如“点石斋”画集,七十二圣贤图等等,当然多数线条描写的绘画作品仍然停留在人们认识线条美的初级阶段,上升到高级阶段还是需要条件的。除此之外更多的古代石刻表现的线条美还待进一步研究发现。 如果说古代石雕之美使人沉醉,快乐,记录古代文人的碑刻更是另一种跨越时空的线条美,古代书法石刻的线条之美是书法家书写之美,是书法家带有纯粹精神趋向的平面构成美,这种美的独特之处在于你看不到艺术形成展现所表露出来的不自然和矫揉造作,是另一种形式的线条美。 书法之美在于书法作品整篇结构中字与字字与笔画间的和谐协调自然,这种一气呵成并且保持自然状态的表现艺术在其他艺术作品中是不容易体会到的,具有不可复制性,古代碑刻保留并让我们体会到了其中的奥秘。 古碑“瘗鹤铭”是比较独特并符合中国人文审美逻辑的古代书法艺术作品而被历代艺术爱好者推崇。 刻于南朝·梁(传)天监十三年(514年)的瘗瘗鹤铭, 摩崖刻石,存90余字。原刻于江苏镇江焦山西麓断崖石上,瘗鹤铭外景中唐以后始有著录,后遭雷击崩落长江中。 北宋熙宁年间,修建运河,工人江中捞出一块断石,经辨认,此石正是史书上的记载坠落江中的《瘗鹤铭》之部分。 一百年后南宋淳熙间,运河重修,疏掏工人又打捞出四块。送至当地县府,经考证,这三块断石也是《瘗鹤铭》的部分。与先前打捞的断石拼凑在一起,就是失传很久的《瘗鹤铭》。 明洪武年间,这五块断石复坠江。康熙年,镇江知府陈鹏年花巨资打捞,终于在距焦山下游三里处,又将这五块残石捞了出来,乾隆二十二年嵌于焦山定慧寺壁间。
古代石刻–书法石刻中的线 - 作者廖顺强(十二)
最后编辑于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