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文章
总览
0、《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值得好好阅读、学习?
1、作者:史蒂芬.柯维, 美国学界“思想巨匠”,被评为影响美国历史进程的25位人物之一,著名的管理学大师。被《时代周刊》评为“人类潜能的导师”,会见过31位国家领袖,其中包括4位美国总统。
2、本书书名是习惯,实际上是一些原则、法则,不是作者发明这些习惯(原则),而是作者根据普通原则和自然规律进行整合、整理,这也是作者史蒂芬.柯维一直强调的。
3、这些法则是亘古不变的,而不是一些技巧或是当下流行的理论
4、这些法则是与我们的思维定式、或是当下流行的理论是大相径庭的。详细阅读作者史蒂芬.柯维写的序言是怎么论证这一结论的。
5、重要的是“塑造性格”,而不是“获得成功”
6、可实际操作的,具有实用性。可以转化成日常生活、工作一种思维方式、习惯
7、个人或者企业想要保持成功,唯一的办法是以原则为中心地生活
8、作者也在强调:只学不做等于没学,只知不做也等于未知。 知行合一
9、关于我们每天有做不完的工作问题:有多少人在弥留之际,希望自己花更多的时间工作或是看电视?没有一个人希望是这样。此时,人们想到的是爱人、家人和他们付出过真心的人。
阿里有一条价值观:认真生活,快乐工作。马老师写的注释:工作只是一阵子,生活才是一辈子。工作属于你,而你属于生活,属于家人。像享受生活一样快乐工作,像对待工作一样认真地生活。只有认真对待生活,生活才会公平对待你。
0.1、概念解释
什么是原则
维基百科:“原则”英文译为:Principle反译回来也包括“定律”、“原理”一词,是在“方法论”中我们所认知的集合范围内可以预测现象的自然规律,常是客观存在的。
百度百科:原则是指经过长期经验总结所得出的合理化的现象。
1、什么是习惯
是知识,技巧,意愿的结合体。也就是说,我会做,我知道怎么做,我愿意做
改变习惯有多难,刚开始前几天很难,举例,发射火箭:在第一、第二阶段使用的燃料与后面阶段使用的总和还要多, 改变习惯就像发射火箭一样, 在刚开始的前两几天非常困难,过了这一阶段,就会很简单, 因为已经形成习惯。
良好的习惯,才能改变人生。
2、为什么有的时候长时间我们的工作、生活没有改变、改善?
很大程度的原因:思维定式
2.1、什么是思维定式?
思维定式:不能对自己的思维进行反思,总是一直以自己的想法或是无意识的做出决定,永远生活在既定的节奏和循环当中,这就是很多人的人生长时间没有太多改变的原因!
有的人不是有10年工作经验,而是有一年工作经验用了10年而已!
2.2、如何打破思维定式?思维转换
思维转换:是一个重要工具,案例:作者坐地铁
因为我们总是特别自然的认为我们得出的结论是对的,但是如果知道存在思维转换,你就觉得很震撼,换一种角度看待事情的能力,是非常强的自我净化的能力!
2.3、关于改变
弗格森:谁也无法说服他人改变,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守着一扇只能从内开启的改变之门,不论动之以情或是晓之以理,我们都不能替别人开门!
3、七个习惯与人格关系
4、我们应该以什么为中心?原则
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 我们的精力如何分配;我们在做选择、决策时, 应该以什么为重?
比如:事业,家庭,钱,个人自由,孩子,等为中心。
如果以这些可变动的东西为中心,会有什么问题?
那么就会逐渐跑偏,以事业为重,可能会失去了家庭;以家庭为重,可能会丧失精彩的人生。
我们很多人都是以片面的、具体的事情为中心,比如以只工作为中心,这些人一心扑到工作上,不惜牺牲自己的身体健康,家庭和睦,最后即使挣了很多钱,也过不好一生。
以原则为中心, 就灯塔和船的关系。
史蒂芬.柯维说绝对不要以任何片面的事情为中心,应该要以原则为中心。
“一个以原则为中心的人,对自己的选择胸有成竹,无论结果怎么都能专注于此,并且心安理得,内心没有羁绊。以原则为生活中心的人,总是见解不凡,思想与行为也独具一格,而坚实稳定的内在核心赐予他们高度的安全感,人生方向,智慧与力量。会让他们度过积极与充实的一生。”
那原则是什么呢?
就是本书讲的七个习惯, 也就是七个原则。
5、习惯一:积极主动
5.0、什么是积极主动?
这里先说一下结论,后面分别描述
积极主动就是:第一要有选择,第二要把精力放在影响圈做事。
什么是积极主动?这个真的很不好解释, 所以从另外一角度来解释。
5.1、人类最终极的自由是什么?选择的权利
《活出生命的意义》这本书的作者弗兰克尔认为人类最终极的自由是“无论何时何地何种状况,你做为一个人,永远都有选择的权利。“ 尤其是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下,这本书的作者是这样,电影《成事在人》南非总统曼德拉也是这样
罗斯福夫人讲过一句话特别棒:这个世界上没有人能够伤害你,除非你同意。如果你不把别人伤害你的权利交给别人的话,他们是没法伤害你的自尊的,没法伤害到你的内心的。
这里讲的自由, 而非表面的自由, 而是选择的自由。是打破社会,人的惯性的思维想象的自由。
5.2、我们有很大的选择空间
史蒂芬.柯维也发现在“从刺激到行动之间,存在一个很大的空间叫选择。
”一个真正积极主动的人是不会放弃选择的权利。“
放弃选择的权利,如,而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人是不积极主动的,他们放弃自己的选择权。比如上学的时候,因为不喜欢一个老师而放弃好好学习一门功课,你把选择权交给了老师。这个不好理解,你选择放弃是因为不喜欢老师,为什么是把选择权交给老师了?
5.3、任何一种都可以作为一种选择,我们应该关注如何做更好的选择?
你必须能够坚持有选择,而有选择这件事情要有四件东西支撑
自我意识,想象力,良知和独立意志。
自我意识:有判断、衡量的标准
想象力:对未来预测、评估
良知:
独立意志:不受外部他人的影响
有这四样东西,你才能够真正做到不放弃选择的权利。
韩信受胯下之辱,为什么他们选择的空间比普通人多,就是因为有独立完整的自尊体系, 这一点属于自我意识。
5.4、选择投身做哪些事情?
新的概念:影响圈,关注圈
影响圈就是你做了事情可以改变的
关注圈就是你只能发表评论,发表意见,却没什么用处。
上图:除去没兴趣、不关注的部分, 世上的事情都是属于关注圈, 关注圈中包含的影响圈,是可以通过自己的行为产生影响;但是影响圈以外关注圈,则不会产生影响。
古往今来,成功人士都是把精力放在影响圈里做事情。而失败的人则是把精力放在了关注圈,他们抱怨,责骂,愤怒,然而并没有什么用。
我们每天都在不停地找借口或是抱怨,其实我们应该主动积极地创造未来,实现梦想。所以效能的人士为自己的行为及一生所做的选择负责;他们致力于实现有能力控制的事情,而不是被动地忧虑那些没法控制或难以控制的事情;他们通过努力提升效能,从而扩展自身的关切范围和影响范围,,同时积极的心态能让你拥有"选择的自由"。
5.5、如何区分影响圈,关注圈?
你对这件事的态度,你是要改进它,还是不停的抱怨,这就是根本分界线。
另外:通过积极主动、专心做自己的事, 影响圈就不断变大。
6、习惯二:以终为始
6.1、两次创造
任何事物都需要两次创造:
一:在头脑中
二:在实际中
比如我们建造一座花园,总是先脑中有了构思,再在笔下绘制蓝图付诸建造。
头脑创造花费时间少导致的问题:不停的忙碌,而不知道目标, 导致迷茫
在日常工作、生活中, 很多时候整天不停的忙碌, 但是不知道忙碌的目的是什么。其实忽略了第一个创造, 很少花时间考虑我们做一件事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有没有其他方法,有没有考虑学习新知识、新的技能,来扩大自己的认识、给我们在遇到问题时,带来更多的选择。
对于人生,成为什么样的人,如何成为想象的人,都是需要先设定一个目标。
人生也是一样。我们每个人的家庭背景、早年生活环境、早年受教育情况及外界限制构成了人生的第一次创造,可能很潦草,可能不尽如人意,但是今后的漫长一生,则取决于你就此顺流而下,还是主动设计第二次的创造。
6.2、创造过程中设计的准则是什么?
准则:取决于目的是什么
我们做每一件事情,都必须先明确目的——也就是终点。
我们总是先看见终点,然后奔向终点。做每一件事都如此。而渺茫如人生,也应当有这样一座遥远的灯塔可供眺望,继而将我们的每一步、每一件事都统纳到正确的航向上,安全出行。
7、习惯三:要事第一
重要不紧急的放在第一位
【时间管理矩阵】:重要且紧急;重要不紧急;紧急不重要;不重要且不紧急。
这些重要不紧急的事情因为没有截止日期的催促,常常被一拖再拖,让人陷入永远在处理I类甚至III类那些紧急事务的焦虑状态。而一旦有了空闲,我们又将时间投入了毫无知觉地投入了IV类那些打发时间的娱乐或者无关紧要的琐事里
【角色管理】
列出你的个人/社会角色,如:自我、(父母的)女儿、(孩子的)母亲、(配偶的)伴侣、公司的打字员······
然后写下每个角色本周的对应任务。
勾选出每个角色你认为重要的事,并尽一切可能保证它们与你的人生目标方向一致,然后优先完成它们。
8、习惯四:双赢思维
情感账户:人和人之间的交往建立在彼此的认知和信任上,我们每做一件与对方有关的事,就是在扩大或缩小这种认知与信任的范围,这就相当于在银行账户存取金钱一样。
情感的账户也会随着我们的付出、关心而账户余额充足,随着伤害、索取而掏空账户,会有枯竭,可以投资……都开设在我们心里的“银行”。
增加情感账户的方法
你要学会理解他人;
你要注意社交的细节;
遵守承诺;
明确你的希望;
保持正直诚信,勇于道歉以及无条件的爱
不能双赢就好聚好散
9、习惯五:知彼解己
总是喜欢匆忙下结论,自以为是善意的建议解决问题。而不愿意花时间诊断,深入了解问题的症结。
我们很少接收听的学习、训练。
要学会倾听。
听的几个层次
一、充耳不闻,压根不听别人说话
二、装模作样,“是的, 嗯,没错”
三、选择性接收,只听一部分
四、聚精会神,努力听每一个字
五、移情聆听
【移情式聆听】:理解为目的的聆听,要求听者站在说话者的角度理解他们的思维模式和感受。移情不是同情,能说出对方此时的感受,你不需要做任何批判
需要倾听者,(少说话、多提问、让别人多说话)代入倾诉者的角色,感同身受地了解对方此番谈话的真正目的,并掌握准确清晰的事实,再通过对对方情感的客观反馈,来实现真实有效的沟通。
【自传式回应】的表现有:
价值判断:表示肯定或否定,比如“你这样做是不对的”;
追根究底:比如”那是怎么回事“;
好为人师:比如”你应该这么做,不应该那样做“;
自以为是:
10、习惯六:统合综效
我们和他人之间达要成统合综效最重要的就是能够创造性地合作。你要带动对方一起来创意,一起沟通。想要很好地达成统合综效,在沟通中就要尊重差异,达成创意。
【三个层次】
沟通的三个阶段层次:互相提防(有输有赢模式)、互相尊重(妥协)、统合综效(双赢)
【第三选择】
遇到分歧时,不应先急着妥协或对抗,要有信心能找出双方都满意的第三选择。
要诀是:尊重差异、调动创意。
用开放、创造的眼光重新审视面前的问题,化阻力为动力。
11、习惯七:不断更新
【自我提升和完善的四个层面】
身体:健康饮食、充足休息、定期锻炼。
精神:欣赏优秀的文学或音乐作品,与大自然相处,思考与独处。(追求更高级的认知能力,拥有自己的哲学,有自己一套解读世界的方法,就是自己的价值观。)
智力:不断学习知识,靠阅读、写作、参加课程等身体力行的方式使用智力。
社会/情感:不需特意花费太多时光,可在日常与他人交往中完成,但也需要保持警醒,给与自我激励或鞭策。(加入更多链接,多做奉献、情感账户中多存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