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公司举办了员工活动和大伙一起过节。
分公司所有部门的人并不算太多,但由于疫情原因,平时各忙各的同事们已经很久没有这样一起聚过。
这一看有各种有奖小游戏——猜谜、套圈圈、做灯笼竞赛等等,大家都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今天回想起自己上窜下跳地自觉担任气氛组的样子,好像回到小学游园活动一样。
是的,游戏还是小时候玩的那些游戏。
大家却玩得眉开眼笑,气氛异常热烈。
我用手机拍下大家的样子,第二天上传到文件夹,还能感受到元宵的欢乐气氛。
类似这样的活动,我在职业生涯里参加过许多场。
活动安排其实大同小异,但每次氛围不同效果并不相同。
作为参加的个体,有的时候我是被架着上场参加活动,有的时候是主动上场参加;作为活动的策划主持人,有的时候能感受到大家积极踊跃,有的时候却需要努力调动才能使场子保持热度。
差别在哪里呢?
我不是专业的活动策划人,仅仅从自身的经历出发,想到了许多小差别,比如说活动前的气氛预热、是否有2-3个“气氛组”带头参与、活动安排的次序、奖品的设置等等。
可是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更重要的是团队文化(氛围)并不是在一时之功,更重在日常。
活动仅仅是锦上添花,而不是决定性因素。
人们会根据自己所在的环境、场景选择不同的行为。
爱玩游戏如我,也有不愿意参加活动的时候,并不是每次都如这次活动一样主动积极带动气氛。
因为“不熟悉”、“没气氛”,“有点尴尬”,尤其是在跨小组/跨部门共同参与活动的时候,这种“不安全感”会达到顶峰。
人们只有在一个感到安全的环境下,才会愿意释放自我真实的一面。
从这个方面来说,昨天的游戏是符合这个条件的。
首先,领导的风格决定团队风格
领导日常的风格就是爱开玩笑不拘小节,管理较扁平化,公司内没有严格的等级观念。
其次,跨部门之间相互是熟悉的。
公司人数不多,没有太复杂的人际关系,以成果为导向。
曾经有段时间我们也饱受跨部门沟通不畅的困扰,后续经过反馈调整及项目的扩张,各部门的同事之间常常需要围绕一个项目的交付进行沟通和探讨,慢慢也就建立起熟悉感与信任感。
然后,活动的安排是轻松的。
活动前后并没有严肃的全员大会,当天并没有被调动起“做总结”或“做汇报”的紧张神经。中午短暂聚餐时也比较轻松愉快,活动前,主持人还开玩笑征募气氛组。我当然是第一个响应的(笑)。
活动设置简单,没有过于复杂的规则;抢答(个人自愿参与)与集体活动穿插进行,由点带面,内敛的同事不会因为自己不参与而格格不入,也不会因为他人过于突出而怯场,既是人人参与又允许个人表现。
总体来说,还是非常感谢同事策划了这一场活动,玩得尽兴玩得开心。
想了这么多,我的问题又来了,那对于原本安全感不足的人群或人数多的公司,如何能够举办一场有效的活动呢?
如果你有好的答案,希望能不吝赐教,评论区或后台私信告诉我。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