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第一单元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初步发展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这一特征并不是某一时代特有的,它在中华文明发展过程中是延续的。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有不同的量器,但为了适应社会发展,不断改革。各诸侯国的量制从各有不同到趋于一致,也体现了我们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征。各国在发展过程中,尽管由于地域与传统的差异稍有不同体现出“多元”的特征,但是中华民族早已因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和共同利益而形成了牢不可分的共同体。提到共同体,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是?面对一个庞大而多元的国家,秦始皇在促使文化趋于“共同体”方面采用的措施是什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可以分享一下你认为这么做有什么意义吗?
在统一之前,各国使用的文字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即使是相同的文字,书写方式也各不相同,这给政令的传播和实施带来了极大不便。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秦始皇命令他的宰相李斯主持文字的统一工作。李斯依据秦国的官方书写文字——小篆,对文字进行了规范和整理,去除了多种异体字,形成了统一的标准文字。小篆字形规整、简洁。它的推广标志着中国文字由多样化向标准化的转变。
学生活动预设:提升行政效率、促进各地文化交流以及强化国家认同感都起到了重要作用。文字的统一也为后来的文化传播和技术发展奠定了基础,有利于中华文明的横向传播与纵向传承。
文字的统一,使中华民族在文化、精神领域更加趋向“一体”,正是因为这种高度认同的“一体”,这种中华民族内在的凝聚力,几千年来,中国人民不断同心聚力,古人曾同心开创盛世,先辈们曾齐心抵御外辱,今天的我们,定也能凝心聚力、携手走向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