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黄金周越来越近。假期还未正式开始,身边的人就早已在为自己的出行“殚精竭虑”。查路线,订酒店,做攻略,呼朋引伴,更有甚者选择逃课、逃班来全身心地规划自己的出行。朋友之间见面的问候也从“你吃了吗”的兴致缺缺,变成了“五一去哪玩儿啊”的兴趣盎然。言语间态度虔诚而欢喜欣然,好像如果没有这次出行,人生都会失去了色彩一样。
因为专业实践的原因,我踩着四月的尾巴进行了一场旅行。不必在黄金周的人潮汹涌中冲撞,也得以避过各大景区让人叹为观止的“涨价潮”,本应是一段身心放松的美好经历,只是这一场被冠以“寻找诗和远方的田野”的出行,却越来越让我对旅行失去了兴趣。
这一次从桂林归来,身心俱疲。
好友用“山水假天下”来评价这次说走就走的旅行。印在人民币上的阳朔山水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惊艳,神奇密布的各色岩洞常让人一头雾水摸不着头脑,满眼的山山水水虽秀丽但也和以往见到的那些风景别无二致,人潮拥挤的西街简直就是凤凰的翻版,驰名中外的桂林米粉也完全对不了大家的胃口。
这个封闭在大山中的小城市,交通不便,城市建设落后,处处都是施工队,满眼都是脚手架,除了中外游客络绎不绝,各个景区门票贵得吓人之外,整座城都像是被蹉跎在了在漫长的时光间隙里,置身其中,仿佛一脚踏回了80年代,杂乱而又马不停蹄。
同行的人对这里几乎是无一好评。很多人都在后悔,抱怨,自己当初到底是哪根筋搭错了,跑到这里来受罪。用咪蒙的话来形容,就是: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远方跋山涉水得来的苟且。
这样的情景有点熟悉:一堆人挤在有点廉价的小旅馆里,霉雨季带来的酸腥味扑了满鼻。电视中当地台女主播故作标准的腔调,夹杂着大家此起彼伏的吐槽和抱怨。这抱怨的对象,曾经包括凤凰,张家界,长沙,武汉,靖港,成都,宜昌等等,如今又加上了盛名在外的桂林。
但奇怪的是,网上对这些地点的评价,虽不至是交口称赞,但也远远没有如我们这般嗤之以鼻。我们好像陷入了一个怪圈,一边向往着行万里路,想追寻诗和远方的田野,一边又总是觉得所有的出行都有些差强人意。
同样是旅行,不同人的感受千差万别。我们的旅行,究竟是哪一环出了差错?
我想了很久,有一个疑问一直无法找到到答案:一场旅行,只有身体在路上,真的可以吗?
从之前大热的“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开始,很多人对于旅行的热衷在无形之中又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很多人潜意识中似乎会觉得,不走出去看看就势必会目光短浅。可是我们好像常常忽略了一点,行万里路的前面永远是读万卷书,和身体在路上并驾齐驱的是心灵也在远行。
近来很多人都在讨论“格局”这个词。因为格局不同,所以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因为格局不同,所以有人可以坐看云卷云舒,而有人只能悲叹世事无常。我想,对于一场出行来说,有钱也好,没钱也罢;去大城市看一场物欲横流也好,去乡间感受一次悠然南山也罢,都不足以诠释因格局不同而带来的不同感受。在我看来,真正让我们对于相同景色而产生不同见地的,是我们在旅行前的日日夜夜里关于知识的积累和关于文化的沉淀。
因此,有人可以在蜿蜒虬曲的凤凰古镇石板路上,静静地探寻着神秘而又充满着传奇色彩的湘西风情。和原住民讨论着关于湘绣与苗绣的细微差别,在小本子上细致记录所有印花布的蜡染工序。而对于湘西文化一无所知的我们,只懂得在沱江边拍一组游玩嬉戏的照片,仿佛光着脚踩踏青草绿水,就能体会到沈老笔下的那个边城世界;
有人可以在武汉博物馆中,对照着实物梳理着那段斑驳而又酣畅的天下大势,在珍贵的文物面前跨越时空,尝试与恢弘的历史对话。而对于军阀混战、中华民国一头雾水的我们,只知道对文物的形状和颜色做浅薄的评头论足,用电影电视中看来的那些野史对照着现实,张冠李戴,弄巧成拙;
有人可以花费一整日的时间钻在成都茂密的竹林里,分析不同竹子的生长形态,科目种类。用整个下午的时间泡在老成都街巷中的小茶馆里,听着身边耄耋老者谈论生活中的平凡琐事,以此来窥探快耍慢活的成都节奏。而对于蓉城的饮食文化,传统曲艺一无所知的我们,永远是赶着时间奔赴各大景点,走马观花地慰藉自己“我来过,我走了”;
也有人在桂林可以面对着万千拔地而起的如同石笋般的山体,对其特殊的喀斯特和丹霞地貌的成因娓娓道来;参观芦笛岩时能尽数其石钟乳、石笋、石柱的生长原因;面对千姿百态的山,蜿蜒曲折的水能叹一句“芦笛岩头枷锁破, 桃花源内仙灵唱”。而对于特殊地貌的认识只停留在高中地理课上遗留下来的那点记忆的我们,只能用视觉上的单线冲击来评判其丰厚的历史文化价值,事后用朋友圈的一句“好美啊”和几经调色的自拍来封锁这一段毫无意义的旅程……
我曾在一次出行中遇到过几位年龄相仿的姑娘。她们用两个月的时间独自探访遥远的云贵高原。与别人不同的是,她们不去盛名在外的丽江、大理等旅游景区,而是随心而行。累了就停下来,蹲在当地的小村寨里和晒太阳的阿妈聊今年的庄稼收成;迷路就一边看高耸雄壮的山体和笨重厚实的云,一边等着过路的顺风车;资金不足了就和大冰一样,摆个纸盒,唱歌跳舞打手鼓,交朋友,赚路费。她们当中,有给杂志写专栏的作家,有金融行业高智商的高管,有开店的女老板。我羡慕她们,并非是因为她们不缺钱,有足够的资本来一场穷奢极侈的富游。而是因为她们不缺学识,拥有让人惊叹的知识存储和走到哪儿都可以和脱口而出的谈资。
人类先发明了旅行,而后又不停地追问旅行的意义。有的人在这种漫长的追问中找到了更好的看世界的方式,而有些人却在一片懵懂之中莽撞地上路了。韩寒说,“你连世界都没观过,哪来那么对世界观?”可如果我们胸无点墨,浅薄无识,那即使面前的是壮美的山川湖海,之于我们也不过是一副3D版的电脑桌面屏保。
以前我总是想出去看看,可现在却越来越觉得,只有身体在路上的旅行,浅薄的如同一场的似梦似幻的视觉意淫。知识与文化无法取代脚踏山川的真实体验,可只有拥有了它们,我们才能跳出“知其然”浅薄,走向“知其所以然”的豁然阔达。
从今天起,不想再盲目地出行了,因为缺少丰盈的内心做支撑的观赏,只是从眼前的苟且中逃离,跋山涉水去往远方寻找另一种苟且。
又或者,在下一次旅行到来之前,还是先读书吧。因为只有它能给予我们源源不断的力量,为未来的“行万里路”找到最合适的打开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