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个坏习惯:不好好睡觉
报复性熬夜,是当代青年的睡眠现状。
有一天晚上熬了夜,第二天便立志晚上早点休息,结果到了十点多爬上床,关掉所有社交APP,又突然想起还有一本小说没追完,一部剧没看完。
看了看手机,告诉自己看完一章/一集就睡,结果看得停不下来。
不看则辗转反侧,看了更加睡不着,不知不觉已经超过一点,终于因为手机没电而不得不睡去。
结果第二天,又因为昨晚熬了夜睡眠不足,上班差点迟到,白天工作没精神,效率低,不得不继续占用晚上时间加班,然后开启新一轮的熬夜之旅……
想拥有一个健康的大脑,睡眠至关重要。
晚上睡眠少于6个小时,流向大脑的血液就会减少,便导致白天精神萎靡、无法保持清晰的思考。
作息时间不平衡,需要倒班、倒时差的人,大脑功能都会面临减弱的风险。
睡眠不足的人,记忆力和逻辑思考能力都会随之下降,就算是不怎么需要思考的司机,出车祸的风险也会大大提升。
为什么睡眠时间如此重要呢?
因为睡觉的时候,大脑会自动把白天产生的垃圾顺着流动的血液清理出去,如果垃圾清理不干净,就像被堵塞的厕所一样,无法正常地实用。
另外,我们在睡觉的时候,大脑其实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休息”,而是会把白天我们遇到的事情进行回放,并重新梳理、归类,这也就是为什么有的学生会发现,白天拼了命都想不出答案的问题,到了第二天再看一遍,思路就会豁然开朗。
那么睡眠时间应该多长才足够?
答案因人而异。
比如婴儿需要每天睡20小时以上,青春期的学生需要12小时以上,而有的成年人,可能只需要睡5-6个小时,老年人的睡眠时间则更少。
但有一个规律是通用的,那就是午饭后的小睡,对大脑恢复活力特别有帮助。当然,也不需要睡太久,大约20分钟就足够。
需要注意的是,睡觉前的两个小时内,不要做剧烈运动,如果担心太早睡不着,可以在床头放一本大部头书籍,就是白天看的时候能让你看上不到一页就打瞌睡的那种书,比如法律这种专业理论书籍,万试万灵。千万别读小说,不然会起到反作用。
第五个坏习惯:长期处于压力之中
前几年,“压力山大”是社畜们经常挂在嘴边的网络热词之一。
这个压力到底是怎么来的呢?
比如当上司给你布置一项超出你能力范围内的任务,你如果觉得没有办法短期内完成,身体就会分泌一种叫肾上腺素的物质,当你的上司突然又说这项任务不需要你来做了,你舒了一口气,身体就会分泌一种叫皮质醇的物质,把肾上腺素进行中和,你的紧张感一下消失了,压力自然就会消失。
假如你身体内的肾上腺素一直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你就会进入一种慢性应急状态,这种压力的持续性就会一直保持下去。
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保持一点点的压力,是可以持续为我们提供动力的,但假如我们长期出在高压状态,就会严重损害认知系统,降低免疫力,甚至有可能演变成抑郁症。
一个人如果长期处于应激状态下,大脑功能就会受到不良影响,比如扰乱参与食欲控制的激素,从而导致肥胖。“压力肥”就是这样得来的。
有空的时候,我们不妨和家人一起做一些休闲活动,比如爬山,野炊,钓鱼等,一个人的时候,可以多外出晒晒太阳,在家练习冥想,这些都有助于我们消除不必要的压力。
第六个坏习惯:沉溺于消极情绪中
我们在日常活动中,大脑不管产生积极还是消极的情绪,整个过程的发生机制,其实跟我们练习某项体育运动是差不多的。
就拿踢足球来举例,假如你经常锻炼某个动作,这个动作就会变得越来越熟练,和这些动作相关的肌肉群也会越来越强韧。时间一长,就会形成条件反射。当对方跑过来抢球的时候,你就会下意识地懂得如何防守,如何把球传给队友。
大脑也一样,如果你对某项事物长时间保持相同的思考模式,大脑就会对这项事物形成某个特定的神经回路。
长期的积极思考,会让大脑释放出令你快乐的物质,你乐观面对生活的能力越来越强;而长期的伤春悲秋,也会使大脑释放另一种让你感到难过的物质,并让你变得越来越悲观。
同时,长期处于悲观状态、沉溺消极情绪中的人,罹患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也会增加好几倍。
因此,为了不让大脑被不良情绪侵蚀,每天最好抽点时间,多想一些能让自己快乐的事情,让自己乐观的能力变得越来越强。
以上就是我从书中读到,觉得比较实用的大脑养护技巧,希望对你有帮助。如果你还有另外一些提高大脑质量的方法,也随时欢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