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上推式思考
路径一:追溯原因的链条,为什么之后的为什么-问到不能再问为什么,追究出事情的根本原因,再下定论。
例:美国黑人犯罪率比白人高23%=》可能会有的条件反射:黑人素质就是低
纠正:
=》不是想结果如何,而是问为什么?
=》青年犯罪率高,黑人年轻人多
=》为何?二三十年前,黑人有一个很高的生育潮
路径二:追溯证据来源和可靠性。推导以上23%这数据的真实和可靠性。
路径三:追溯历史过程,或平行看一下其他的对比对象是怎么回事。
例子:印度强奸案发生概率高;在中国看病难。
可以问:一直都是这样的么?如果历史有不同的话,因为什么?
二、下推式思考
即假设就是这样,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会出现哪些问题。
三、换位思考
从对方的文化水平、认知、面对当时事件时的情绪去换位思考,千万不能以上帝视角看。
但如果是审视自己的错,能用上帝视角跳脱出来就再好不过了。
四、多角度发散思维思考
任何一件事都有可能涉及到多方人,从不同人的角度出发去考虑,最终会得出较为中立的观点。就像是外国人写另一国家的历史时的态度一样。
五、整体思维思考
要有大局观念,不要一拿到任务就一头扎进去做,如煮面时不要惯性地去洗菜,而是先找重点,想一下大概要做什么,顺序如何。
六、联想法
可以是类似的、相反的、任何触动记忆或任何感情的。
七、快速找到一句话或一件事背后的价值所在
快速抓重点、本质,才能更好地围绕其进行有效的思考。
八、证明自己的想法、观点是错的。
对于习惯性条件反射的我来说,这个太有警醒意义了,因为自己经常想到的第一个方法往往都是错的。
要慢下来,质疑一下,多想一下。
九、文章包括事情和观点,如只有前者,挖掘其中的思想(如鲁迅的文章);如只有后者没有前者,我们就要思考,找周遭有没存在印证这个观点的事实。
都找出来后,让两者建立逻辑关系,问自己三个问题:
9.1.这两者的论证,是否合理?
9.2.我能否找到文章以外的例证?
9.3.这个观点是否具有普遍性?(否则容易被他人反驳)
十、实践、实践、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