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头为语,书面为文。”语文就是语言,它是交际的工具(当然也是思维的工具)。
文章是阅读的对象。阅读,是“披文得意”,即通过语言文字,获取文章中的信息。
文章一旦成了“课文”,身份就不一样了,他就有了两重意义:内容意义和形式意义。因此,阅读教学不但要理解课文的内容,而且要关注形式意义——课文中的语言文字是怎样表达内容的,既不但要“得意”,还要“得文”,并在得意、得文的过程中学会阅读,培养阅读能力。这就是阅读教学。
小学语文不但有阅读教学,还有识字教学、写字教学、作文教学。语文教学是干什么的?说白了就是教学生学语言、用语言的。
小学生要掌握哪些语文知识?培养哪些能力?在识字、写字、阅读、习作等方面有哪些量和质的要求?每个年段的要求又有哪些不同?每教一篇课文、一册语文书,要给学生留下什么?这些,我们必须去研究,做到心中有数。
小学语文教师要有目标意识和落实意识。我的导师张庆先生说:“识(字)、写(字)、读(书)、背(诵)、说(话)、作(文)、习(惯)是小学语文的七大教学目标。其中最重要的是写字、读书、作文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小学毕业生能把字写好,书读好,文章写通,并养成了读写的习惯,就可以向家长、中学老师、社会做交代了。”
小学阶段是“涵养”阶段。就像幼苗,它需要吸收阳光、水分和养料。幼苗是处于发育、成长阶段,离开花结果还有很长的距离。小学生也是如此。在小学阶段要特别重视吸纳、积累。幼时的“厚积”恐怕是最要紧的。
教小孩子学语文,要手把手地教,实打实地教。“手把手”说的是耐心、细心。“实打实”,说的是小学语文教学要实实在在地教,扎扎实实地教,真教,不能搞花架子。“实打实”地教,说的则是一种责任、一种韧劲,一种“夯”的精神。
字要会写,书要会读,精彩诗文要会背,词语要会运用,作文要会写。总之,“会了”才算数。
不说别的,就拿写人物对话来说吧,我先让学生抄课文中的对话,又让学生写人物对话,抄、练了七八遍,有学生还不过关呢,不“实”,怎么能会呢?小学语文教学是教小孩子学语言、用语言的,“会运用”是我们的终极目标。
2011版的课标,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词就是“运用”。
不能只教一本语文书。
课标说:“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语文教师要有课程意识,要努力开发自己的课程资源。
“课外书”是最重要的课外教学资源。凡语文水平较好的,无一不是喜欢读书的人。
语文教学要引导学生多读多写;语文能力是在大量的读、写实践中形成的,不是老师讲出来的。
学语文是个慢功,是一辈子的事情。优秀的语文老师,有远见卓识的语文老师,都有自己的课程,他们的眼睛绝不只盯着一本语文课本。
山东潍坊的韩兴娥老师的“海量阅读”、浙江富阳永兴学校陈琴老师的“素读”、山东潍坊李虹霞老师的“统合”教学,都突破了原有课程的格局,推出了自己的教材,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教学成果。
守住小学语文教学的“常”。
“常”是什么?“常”是不变的东西,是规律。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哪些是不变的,识字、写字、读书、作文、激发兴趣、培养习惯是不变的,至少在可预见的将来是不会变的。
语文教学为什么一直为人所诟病?就是没守住“常”,没按规律办事。
写字的规律是什么?是描红、仿影、临帖,而且要天天描红、仿影、临帖。
教朗读的规律是什么?是“跟我读”,是让学生听老师读、跟老师读。老是读不好,反复听别人的录音也可以。不要怕某些理论家讥笑我们“抱着学生走”,该抱不抱是不负责任。
教作文也有规律可循,这就是“读写结合”。读是基础。书,是最好的作文指导老师,每篇文章都在告诉你怎样写作文。因此阅读教学一定要多读(包括朗读),重视语言的积累、语感的培养,同时要关注表达。要“增加阅读量,扩大阅读面”,重视课外的阅读。课外阅读要引导学生关注作者是“怎样表达的”。
“熟读、精思、博览、多做”是古人对语文教学规律的高度概括。
语文教学成功与否,最终取决于老师。
小学语文老师要有比较好的语文基本功,即我们平时说的“看家本领”。比如书写,朗读、表达(口头的和书面的)等方面,都要有扎实的功底。此外,还要有一定的理论修养。
一个优秀的语文老师得是个“文化人”,以“文”化“己”。这个“文”主要指读书。
读书可以改变我们的话语方式、思维方式,甚至言谈举止,以致心灵状态。读书同时读自己,明理导行、学以致用是我们读书的最重要的目的。职业要求语文老师必须是个读书人,成为终身阅读者。“文化人”的另一个方面,是以“艺术”化“人”,语文老师要有点艺术细胞。如书法、音乐、美术、舞蹈等。艺术细胞多的人,语文教学一定会充满灵性。
一个优秀的语文老师还得是个“思想者”。大到教育,小到一个字词教学,我们都要思考。教一篇课文,开展一次活动,事前要思考,过后还要思考,这样才能把课上好,把活动开展好,“前思后想”才能长心眼、长智慧。把“思考”所得形诸文字,可以使思考更缜密、更深刻。一定要动笔写东西,并养成习惯。
一个优秀的语文老师还应当善于与人交流。对同事交流,如果“谈笑有鸿儒”,常与专家交流更好。经常读书、读杂志、读报纸,也是与别人交流的形式。交流是一种便捷的、常常会使人顿悟的一种学习方式。
在教学中要循循善诱,因材施教,人人去摘跳一跳才能摘得到的桃子。例如,字,会写的,且写得规范了,一定不要再写了;对书已读得很好、作文写得很好的学生,就要动员、启发他们多“玩”。对学困生,就要耐心、细心地指导,鼓励他们多朗读,吸纳语言、培养语感;多读课外书,开阔眼界,扩大知识面;一些难做的作业不妨搁在一边。老师要珍惜每位学生的宝贵时间,“少做题,多读书”才是正道。
每个学生都不是盛知识的容器,他们是“人”。人需要尊重,需要爱的呵护,需要鼓励,需要健康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他们需要玩,需要活动,需要有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语文课本里有人文性,老师这本书里更要有人文性。而且老师身上的人文性对学生的影响,要大于语文书里的人文性。要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点燃心中的梦想,使学生有美好的憧憬和追求。语文教学的最大成功,应该在这里。
教学时,眼睛不要只盯着“语文”,还要盯着“人”。一只眼睛盯着“语文”,一只眼睛盯着“人”,这才叫完整的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