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了ERP系统后,为什么效率反而下降了?!
大家都知道,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去上系统,为了什么,还不是想要跟上时代发展的浪潮,提高企业自身的效率嘛,但是呢,市面上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不上ERP等死,上了ERP找死”,前半句好理解,是说企业要上ERP,后半句则说明了上系统的尴尬局面。
“为什么?”
同样的一个东西,为什么企业对ERP的体验会呈现如此两极分化的局面呢?
有些企业真切地感受到了ERP带给企业的便利,但有些企业上了ERP却把自身弄得一地鸡毛。
下面小编就跟大家一起分析一下,这到底因为什么而造成“两极分化”?
企业上ERP系统想要达到的预期效果
1. 提高业务流程的标准化
ERP系统通过预设的业务流程模板,确保企业在日常运营中遵循统一的操作规范。例如,采购、生产、销售等关键环节的标准化流程,能够减少人为操作失误并提高工作效率。
减少操作复杂性:通过自动化减少了手工输入和繁琐的工作步骤,操作人员只需遵循系统预设的流程执行任务。
持续改进和优化:随着业务的发展,ERP系统的标准化流程也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和改进,确保流程符合最新的业务策略和市场需求。
2. 增强数据的集成与共享
ERP系统将企业各部门的数据存储在一个集中的数据库中,使得不同部门能够方便地访问和共享所需的信息。
打破信息孤岛:企业中的各部门(如财务、人事、销售等)往往有独立的信息系统,而ERP的整合性可以打破这些“信息孤岛”,让所有人访问同一套数据。
提升数据透明度:管理层可以随时查看来自不同部门的数据,快速了解企业整体运营情况,做出及时调整。
实时协作:ERP系统的集成性还帮助各部门实现无缝的实时协作,提升工作效率。比如,销售部门可以直接查看库存情况,避免因沟通不及时导致的订单延误。
3. 优化资源配置
ERP系统通过集成各类业务模块,能够提供全面的资源管理和跟踪功能。企业可以根据实时数据,做出资源调配的调整,以达到资源的最佳利用。
智能化资源调度:通过分析库存水平、生产进度和市场需求,ERP系统能够建议最合理的资源调度方式,确保企业在生产或销售过程中没有过度消耗或短缺。
减少资源浪费:实时监控资源使用情况可以帮助企业减少不必要的浪费。例如,ERP系统能提示即将到期的库存物资,避免产品过期带来的损失。
4. 促进决策的实时性和准确性
ERP系统实时收集和整理来自各个部门的数据,形成动态、全面的企业运营状态。管理层能够基于这些实时数据进行更为准确的分析和预测。
数据驱动决策:传统的决策往往依赖于经验和直觉,而ERP系统通过提供详细的数据分析报告,能够让企业的决策更加数据驱动,降低决策风险。
敏捷应对市场变化:在市场环境变化迅速的背景下,实时数据能帮助企业快速调整策略,避免错失商机或遭受不必要的损失。例如,管理者可以根据销售数据调整生产计划或采购策略,以应对市场需求的变化。
5. 提升客户服务
ERP系统通过集成客户关系管理(CRM)功能,可以更好地管理客户信息和订单,帮助企业提供更高效和个性化的服务。
快速响应客户需求:销售人员可以通过ERP系统查看客户的历史购买记录、偏好等数据,进而根据客户的具体需求提供定制化的服务方案,提升客户满意度。
优化订单处理流程:ERP系统能自动化处理订单的各个环节,从下单、库存检查到发货等,减少人为操作带来的错误,缩短订单处理时间,提高客户的服务体验。
提升客户忠诚度:通过系统跟踪客户的历史交易数据和反馈,企业可以实施更有针对性的客户维护和营销策略,从而增强客户粘性,提升客户忠诚度。
为什么导致效率低下?
1、员工培训不足:很多企业在实施ERP系统时,对员工的培训不够全面,导致员工无法熟练掌握系统的操作。操作不当可能导致错误和延误,影响工作效率。
2、实施时间过长:ERP系统的实施通常需要较长时间,期间可能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营,导致效率下降。特别是在实施过程中,如果没有良好的计划和沟通,可能会出现各种延误和混乱。
3、功能过于繁多:ERP系统通常包含大量的功能模块,但如果企业仅需使用其中一部分,过多的功能反而会增加操作复杂性,使员工感到困惑。
4、不必要的流程和步骤:ERP系统可能会默认添加一些不必要的流程和步骤,这会导致工作变得冗长,降低效率。
5、员工对新系统的抵触情绪:实施新系统时,部分员工可能会对改变产生抵触情绪,影响他们的工作积极性,甚至主动抵制新系统的使用。
6、变革管理不足:缺乏有效的变革管理策略,可能导致员工不愿意接受新系统的培训和应用,造成整体工作效率的降低。
7、数据迁移过程中的错误:在从旧系统迁移数据到新ERP系统时,可能会出现数据丢失、重复或错误,导致数据的可靠性下降,影响决策和日常操作。
8、原有系统数据的清洗和整合不足:若在实施ERP系统前没有对原有数据进行清洗和整合,可能导致ERP系统中的数据不准确,从而影响工作效率。
9、技术支持不足:实施后缺乏有效的技术支持和维护,导致系统问题无法及时解决,进而影响工作效率。
10、持续优化和调整不足:企业在使用ERP系统过程中,应不断评估和优化系统配置,如果缺乏定期的检查和调整,可能导致系统无法适应业务变化,降低效率。
如何进行改进以及建议
1. 充分的培训与支持:在实施ERP系统之前,为员工提供全面的培训,确保他们熟练掌握系统的各项功能和操作流程。成立专门的技术支持团队,负责解答员工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确保系统正常运行。
2. 逐步实施:考虑采用分阶段的实施策略,从关键模块开始实施,再逐步扩展到其他模块。然后选择一个部门或业务流程进行试点,评估实施效果后再推广到整个企业,这有助于发现并解决潜在问题。
3. 引入无代码ERP系统:无代码ERP系统允许企业在不需要编程的情况下,快速定制和集成所需功能,减少了对IT人员的依赖,使得业务部门能够根据自身需求进行快速调整。无代码平台使得企业能够根据市场变化和内部需求快速响应,进行功能调整和流程优化,提升业务的灵活性。由于无代码系统的用户界面通常更友好、直观,员工上手更快,能显著降低学习曲线,减少因操作不当导致的效率下降。
4. 改进变革管理:制定变革管理策略,确保所有员工对新系统的接受度,鼓励他们参与系统实施过程,提升其主动性和积极性。保持开放的沟通渠道,定期收集员工对新系统的反馈,及时调整实施策略和系统配置。
5. 数据管理:在实施ERP系统之前,确保原有数据的清洗和整合,以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定期监测数据质量,及时发现和解决数据问题,确保系统运行中的数据准确无误。
6. 持续优化与维护:定期评估ERP系统的使用效果,针对问题进行调整和优化,以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收集员工对系统使用的反馈,及时进行更新和改进,确保系统始终满足业务需求。
总结
总之,企业在实施ERP后效率反而下降,通常是由于在落地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进而影响了效率。此外,对ERP的认知不清晰以及没有选择适合企业业务发展的系统也是主要原因。
然而,实施ERP系统依然是必要的!随着数字化转型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ERP作为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不可或缺的。更重要的是,企业需要从各个层面进行变革,运用全局视角,通过精益化、信息化和自动化来实现精益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