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参加【理事会•城市】专栏征文
推荐编辑:木加南
推荐语:曾看到这样一句话:“建筑也有它所特有的节奏,所以过去的美学家们把建筑比作‘冻结的或凝固的音乐’”。行走在被各种风格的建筑环绕的大街小巷,自身仿佛成了音符,当思想情感与周围产生共鸣,便自然而然地流淌出一首乐曲。这曲子,带着海腥味扑面而来,让人沉醉于津门。
津门建筑风情,木加南精选推荐并分享!
几年前因缘到天津某养老院参观学习,养老院位于津南小站,从火车站出发驶向小站,未及,就有扑面的海腥味迎面而来,远处是灰茫茫一片,正是寒冷时节,这里已不见绿意,颇有天高云阔的苍凉与萧杀之意。虽然看不到海,确是不一样的临海城市,空气里似乎都有种咸咸的味道在其中了。
小站
清朝时这里仅仅是个驿站,解放后才有了镇,距离市区20多公里,道路宽阔,主要是也看不到什么人。小站的大米挺出名,不过我不吃米,餐厅的米饭也未尝试。闻说街上的煎饼果子是天津名小吃,可惜早起出去转悠也没有遇到。
晚上没事想出去转,得重重登记。有一天还是不怕麻烦,半逃跑性质地出了院区,琢磨着去小站练兵园看看去。路途不远,奈何不见人,几人一路乱窜,遇到个人简直喜出望外,因此也终于没有半途而废,到达了目的地。
不过还是很遗憾,小镇的景区关门非常早,五点就闭园了。大概不是旅游季节游客太少的缘故。大门很恢宏,所幸还能看到有大炮,不知道真假。看了简介,其实就是个人造景点,以历史展示和一些高科技的情趣体验为主,以晚清的练兵史实为引,以北洋历史、天津近代文化、小站水稻文化为主的一个爱国教育基地。
然而,这个小小的小站却有着辉煌的历史,号称“近代中国第一镇”。小站练兵由袁世凯编制新兵开始,拉开了“鼎新革故创先河”的历史,推动了中国军事史的发展,并走出了一批军事干将,这其中就包括了冯国璋、徐世昌、曹锟及段祺瑞几位民国总统及代总统。
“近代中国看天津,百年天津看小站。”虽然旧时风光已随时间流逝,但小站总是留下了这一笔历史无法忽略的浓墨淡彩……
劝业场
分两批到达的数位同事汇集后,院方在劝业场附近为我们接风洗尘,这里曾经是天津最大的商场,也是旧租界商业的象征。夜幕下的侧影有着浓郁的异域风情。当时拍的照片发到朋友圈,朋友们都以为是哪里的教堂。
始建于1928年的"劝业场"曾经引领了天津商业的繁华。而它的建筑由法国工程师设计,主体五层,转角部分七层,七层之上是塔楼,塔楼由两层六角形的塔座、两层圆形塔身构成。穹隆式的塔顶上是避雷针。据说这是折衷主义建筑风格。我这外行人就只看个热闹,能看出这个建筑是可着地形来了个三角形的结构,站在门口看向两面,感觉还是流畅的立体美。
除了是商业的前驱以外,这个地方的匾额很值得一提。劝业场的匾额为清末天津大书法家华世奎所书,当时是拼起了三张大八仙桌铺上纸,一气呵成。是他仅有的两幅大字作品,另外一幅是北京的"和平门"。
而在席间,意外地得知这家企业的女老板,早年因为经营此企业,把家产全部投资进去还是一直处于亏损状态,她家先生眼看她把家都败光了,不堪忍受之下提出了离婚。离婚也没有阻挡住这位老板坚定发展的步伐。经过这么多年的磨难与曲折,这家养老院在养老行业也是旗帜性的存在了。当然,当年那个离婚不离家的男人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贤内助”了。
穿越五大道
因时间关系,最想去的意式风情街没有去,但还是抽了个休息日在院里陪同的小孟带领下直奔五大道。漫步其间,当年租界各种风格建筑的环绕,仿古的马车缓缓而过,绿树莹莹,洋房交错,让人油然而生一种穿越之感。
五大道在中心城区的南部,因为并列的成都、重庆、大理、睦南及马场为名的五条街道而得名。是我国保存最完整的洋楼建筑群。
此处的建筑多为欧洲风格的花园式和公寓式楼房,又因原住户国人居多,在西方建筑的风格上根据习惯随意删减与添加,建筑师们能够自由发挥,故而这里的洋楼更多的是西方与中式的融合。虽然说内行人看门道,我这外行人看的就是一个热闹吧!
民园广场是五大道的集散中心,不管从方向过来走到这里都可以休息一下。它的前身是个体育场,曾是中国首个灯光足球场。2014年改造后称为民园广场,是包含了购物、休闲、娱乐于一体的休闲中心。
广场地下两层,地上东西侧两层,南北侧三层。原有的场区改为中心绿地,标准的400米跑道还有保留,有一个半环形的走廊。整个区域很适合拍照,无论哪个角度都很漂亮,无死角的现代化风采。
远远的就看到这个有着奇怪的不平整外墙的建筑。丝绸之路博物馆意式建筑,原为马连良旧居,俗称疙瘩楼,是最独具特色的一栋。当然也是因为瓷房子的那座楼我没见到。
疙瘩楼建于1937年,由意大利建筑师保罗•鲍乃弟设计。当时某砖窑厂一批砖没有掌握好火候,以致融化变形形成了报废的砖。设计师慧眼识珠,发现了这种砖的独特之处,低价购买并设计了此楼,由此名声大噪,名利双收。
百年间这座楼几易其手,也发生过太多的故事,现在也已经成为了丝绸之路博物馆。而墙上那些奇形怪状的疙瘩砖,历经百年经历磨难,却还保持着原有的质朴而独特的模样。而当年炼制的好砖早已不知在哪处建筑里湮灭了痕迹。
西岸艺术馆在这诸多建筑风格里,还有一栋精致典雅的哥特式建筑——西岸,以高雅演出主营,又具艺术沙龙特性,承办各种有特色的艺术活动还有特色格调婚礼等。在这样的环境里,不管是艺术展还是诗会,总会有走在时光里的优雅之感吧。
建筑很多,各具特色,不能尽述。来此的人想必会陷入两难境地:要骑车或坐马车就不能时时近距离详细地观赏,要步行就走不了太远欣赏不了太多。
如果说上海外滩的万国建筑群是经济的汇聚地,寸土寸金地闪闪发亮,那么,这个地方的洋楼建筑群就是个宜居的闲适之所,和着悠悠晃荡的马车,还是适合闲散地走,慢慢地欣赏。
在闲适的游走中你会发现,这里的房屋都很低矮,没有高楼。临街的房屋都被花木遮住了视野,很具私秘性,又有幽雅静深之感。看惯了高楼林立,在这样的环境里觉得自由而畅快,这也是一大特色吧。
游逛古文化街
逛累了自然要找吃的地方,无疑各地的小吃街都是这时候最向往的地方了。古文化街这里是各民间手艺品店的集中地,当然也就有各种地道的美食。忘了都吃什么了,只记得两个小姑娘吃肉串吃的津津有味,走时每个人都提着天津的大麻花。
吃着走着,这里的建筑是仿清的建筑,古香古色的,配合着泥人张、大清邮币、文房四宝,虽是喧嚣中,却也有丝雅致的感觉了。民俗博物馆的大门更吸引了我的目光。剪纸是老妈的喜好,还曾被学校请去教手工课,什么时候可以带她看下这样的大件作品。
转眼几年已过去,记忆里的各式建筑仍然熠熠生辉。虽是“津门极望气蒙蒙,泛地浮天海势东”,我却还是向往那建筑的不变风情。若是再游走,意式风情街是必走的了,想必,现在比前几年风光更甚!若再遇小孟却是不能,她已北上至京开拓新的领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