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空杯,持续进步,我是空杯杨,今天继续向你介绍《做不可替代的人》。
人们通常不屑于理睬一些微不足道的下意识的想法,觉得那是永远不可能实现的荒谬的梦想......那是徒劳无功的事情......
我咬牙把我的第一个想法嘀咕了出来:“我知道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我也知道我愿意去做。”
在那一瞬间,那座塔变成了“我的塔”。
一次走在路上的时候,一个新的思路冒了出来:“那是不可能的,是的,让我们开始干活吧。”
以上这段话,出自法国杂技名人菲利普·帕特的日记《走钢丝的人》(Man on Wire),还有一支同名纪录片。
该片讲述了他前后准备了6年半之后,于1974年在纽约世贸大厦高达110层的两座大厦之间,搭起了一条横跨天穹的钢索,完成了长达45分钟的大胆表演,去年上映的《云中行走》再次以电影的形式展现了他的这次挑战。
“那是不可能的,是的,让我们开始干活吧”这句话,莫名的让我想到了王健林说过的:“给自己定一个小目标,先赚它一个亿”。
我们正常的思维是什么样的?当你说出“哦,那是不可能的”时候,你就会用最短的时间忘却这个想法,再也不会让它出现在你的大脑里,这一切都是蜥蜴脑在搞鬼,蜥蜴脑又一次成功了。
当王健林的话火遍全网时,你身边也会会出现这几种声音。
“对于他来说,一个亿当然是个小目标”,
“我就呵呵”,
“一个亿,别闹了”,
“他是王健林,当然站着说话不腰疼”,
“他儿子的小目标不是先亏几个亿玩玩么?”。
我只列举了成千上万反应中的几种而已,但我相信,极少有认真看待这句话的人。
假如菲利普·帕特在听到王健林的话后会怎么想呢?
我想,他肯定会这么想,“一个先赚一个亿的小目标,看上去不可能达到啊,是的,那就从现在开始干活吧”。
可以想象,假如菲利普·帕特不是一个走钢丝的杂技演员,而是一个商人,或者企业家,那么,他依旧会非常出色。
面对不可能时,我们大脑的反馈和思考方式,决定了每一个人的人生走向,往往只有允许不确定因素的存在,才会激发出巨大的潜力,从而获得无法想象的回报。
笃信,是让自己获得这种思考方式的基本。
还记得很久以前adidas的slogan吗?在“all in”之前是“没有不可能”,其实运动,就是在不断的挑战人体的极限,挑战不可能,“all in”做到了完美的升级,因为只有“all in”,你才有可能挑战不可能。
运动,也许是能切身感受到“不可能”三个字最直接且最快的方式,几秒钟就可以。
拿出手机,打开秒表,拼命冲刺100米,看看花了多长时间,接着,在这个成绩上减去1秒,再跑一次,再减去1秒,在跑一次,估计到这个时候你已经快完蛋了。
从此以后,你每天都拼命跑一次100米,渐渐的你会发现,你没办法再缩短时间了,随着时间的流逝,你的蜥蜴脑会不断告诉你,你要超出这个纪录是不可能的。
这个时候,你要敲响警钟,用笃信来战胜蜥蜴脑,战胜不可能,每天继续奔跑。
你每天都要告诉自己,我笃信我能行,能够超越自己,突然有一天,你会惊喜的发现,你跨越了那个不可能。
我深刻的感受过这种感觉,不过不是跑步,而是在练习吉他的过程中,吉他有一定的门槛,但跑步,你现在就可以开始。
笃信+刻意练习=没有不可能
我还在继续挑战我自己的不可能,希望你也用同样的方式去试试,假如,你也在挑战自己的那个不可能,那我们共勉,祝你早日成功。
《做不可替代的人》这本书看上去很鸡汤,但它其实是一本工具书,好像在我这每一本看上去的鸡汤都变成了工具书,买一本,在遇到问题时拿出来看一看,会给你很多力量。
保持空杯,持续进步,我们下期再见。
【图书信息】
书名:做不可替代的人
作者:[美]赛斯·高汀
译者:巨澜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ISBN:9787508626901/F·2262
空杯杨:广告人,创意小学生,烧酒军团吉他手,空杯视频创始人。